農作物頻頻枯死,農技專家田間“問診”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鄭凱 審核 聶艷艷)近日,泰安市農科院資環所工作人員接到種植戶的求助電話。種植戶反映,近3年來,每到小麥、玉米抽穗的關鍵時期,自家農田就會出現作物成片枯死的現象,畝產量僅徘徊在300公斤左右,嚴重影響了種植效益。針對這一情況,2月25日,資環所農技人員前往種植戶所在地開展實地調研和交流,幫助種植戶尋找問題根源和解決方案。
? ? ? ?在岱岳區良莊鎮薛莊北村的田間地頭,農科院技術人員與種植戶進行了深入細致的交談,并仔細觀察了農田的土壤狀況。經過初步分析,技術人員將疑點聚焦在3年前種植戶的一次有機肥施用上。種植戶回憶,當時為了節省成本,他購買了價格低廉的所謂“有機肥”。這種肥料外觀類似污泥,但種植戶并不清楚其具體成分。農技人員指出,問題極有可能出現在種植戶低價購買的這種“有機肥”上。“有些低價有機肥原料質量較差,可能包含工廠廢棄物、城市污泥、造紙廠廢料等。這些物質不僅營養成分含量低,而且存在重金屬超標、有害菌滋生的風險,極有可能對作物生長造成嚴重影響,導致作物枯死現象的發生。”農技人員說。
農技人員表示,針對這一情況,一方面要進行土壤檢測,準確測定土壤中的重金屬含量。如果重金屬含量超標,農戶可以通過施用石灰來調節土壤pH值,降低重金屬活性,減少其對作物的危害。另一方面是通過深翻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氣性,促進有害物質揮發,改善土壤環境。同時農戶在使用有機肥時,必須確保肥料充分腐熟,避免因未腐熟肥料發酵產生的熱量和有害氣體對作物根系造成損害。此外,針對污泥中可能含有的病原菌,他們建議種植戶施用殺菌劑或采用生物防治劑,有效控制病害的發生。
“我們將持續關注該地塊農作物的生長情況,與種植戶建立長期幫扶機制,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持和指導。”農技人員表示,他們將充分發揮農科院的人才和科研優勢,深入生產一線,切實為種植戶提供科技服務,助力種植戶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提高種植效益,推動當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