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新綠 萬象“耕”新丨從“會種地”到“慧種地”——來自汶陽田的一線觀察
? ? ? ?
? ? ? ?開欄的話
一年之計在于春。泰汶大地廣袤的田野里,新的耕耘已經開始,新的豐收正在孕育。即日起開設“沃野新綠 萬象‘耕’新”欄目,聚焦春耕備耕和春季田管關鍵節點,呈現各地搶抓農時、科技助農、政策護航的生動實踐,展現我市鄉村振興新圖景。
? ? ? ?從“會種地”到“慧種地”
——來自汶陽田的一線觀察
小麥返青吐新綠,人勤春早繪“豐”景。當前即將迎來小麥春季田管的關鍵時期,泰安各地搶抓農時,為實現全年糧食生產目標打好基礎。在汶陽田腹地,“老把式”用上新農具、“科技田”配上新裝備、專家授課接地氣、為農服務聚焦“最后一公里”……糧食生產不斷注入新動能,廣袤田野上正在鋪展綠裝,展現盎然生機。我市將全方位、多舉措推動春耕備耕和春季田管工作,打造糧食生產新標桿。
“老把式”用上新農具
“干了一輩子農活,從沒有像現在這樣感受到農業的大發展。新農具提高了勞動效率,咱也得用起來。”2月20日,在肥城市安駕莊鎮安駕莊村,農戶仇鳳菊夫妻二人以及兩名雇工正在田間施肥。農機在沃野上馳騁,不一會便完成了眼前大片地塊的施肥工作。仇鳳菊告訴記者,從最初扛著鋤頭土里刨食,到如今新農具成為“主力軍”,現代農業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他們將耕種好承包的20余公頃土地,多種糧、產好糧,為守護糧食安全貢獻力量。
伴隨著小麥返青,各式農機裝備陸續上陣,成為春耕備耕的主角,科技范兒滿滿。在相鄰的蔡家顏子村,植保無人機在田地上空施肥、灑藥。“有了新農具助力,作業效率可提高十倍以上。”“90后”種地能手汪龍說。雖然年齡不大,但在別人看來,汪龍是農業種植上的“老把式”。“新農具‘施展拳腳’,既省時又省力,這讓我們看到了現代農業發展的潛力和努力的方向。”汪龍說。
位于安駕莊鎮洼里村的無人農場可謂泰安農業種植的“明星農場”,這里不僅有無人機、植保機等各式新式農具,還有農業機器人等“新質生產力”,它們在這里測環境、防病害,大顯身手。“我們雖然都是土生土長的‘老農民’,但也要跳出思維定式,主動學習新技術,借助現代農業之力,實現從‘會種地’到‘慧種地’的轉變。”洼里村黨支部書記劉太鋼說。
“高標田”上繪“豐”景
給農田裝上“科技引擎”,讓智慧農業大顯身手,是高標準農田發展的優勢所在。在汶陽鎮濁前村水肥一體化微灌項目建設現場,挖掘機揮舞“長臂”施工作業,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水肥一體化項目投資少,使用效率高,既節省了開支,又促進了作物生長,能為村里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濁前村黨支部書記張同杰說。水肥一體化項目實現了水肥的高效利用和精準管理,將為春耕備耕奠定堅實基礎。“通過科學規劃和精心管理,這一項目預計收益可達11萬元。”張同杰說。
高標準農田建設事關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是藏糧于地的重要舉措。汶陽鎮以科技賦能糧食產業發展,改變以往“大水漫灌”的耕作模式,通過推廣應用現代農業新技術,使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得到了有效提高,農業發展也由資源消耗型向資源節約型、高效型轉變,為糧食生產穩定提供了堅實保障。
無獨有偶,在邊院鎮大海子村,種糧大戶夏光新也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受益者之一。“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了從播種到收獲全程機械化。我們還安裝了PE管道,管道建成后預計每畝地能節約20立方米的水。”夏光新說,高標準農田的建設,讓農田管理變得便捷高效,糧食產量也將隨之增加。目前,他承包種植的20公頃小麥孕育著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將推動農業生產開好頭、起好步,助力糧食豐產增收。
為農服務護糧安
返青的麥苗長勢喜人,春日的汶陽田上生機勃勃。泰安全力做好為農服務,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
在汶陽田為農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用鼠標輕點數字大屏上的地塊,便可一覽該地塊的農資銷售點詳情。農資銷售點的名稱、負責人、聯系方式等信息一應俱全,方便工作人員進行農資物品調度。“數字農業大數據平臺集合電子證照、農情監測、農資服務、農機服務、技術服務、金融服務等功能板塊,各類數據一目了然,數智賦能農業生產,打通為農服務‘最后一公里’。”汶陽田為農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說。
在大汶河畔的肥城市孫伯鎮,綠油油的小麥苗齊根壯,如地毯般覆蓋在田野上。“今年,由鎮里牽頭,我和中化集團簽訂了農業托管服務協議,這一季糧食從施肥開始,到往后的管、收、耕、種及化肥、農藥、種子都由他們來負責。”孫伯鎮南欒村種糧大戶薛照平告訴記者,拿施肥來說,過去他需要4天時間才能完成27公頃土地的施肥,現在僅需2天就能完成,而且他還少了買化肥、找機械、找人工的“操心事”。據了解,當地探索創新“鎮聯合社+村集體領辦合作社+企業+農戶”四方合作全域土地托管模式,帶動農業現代化發展提檔升級,真正實現了全鎮“一塊田”,書寫了農民增收、糧食增產、產業增盈的新篇章。
近日,泰安啟動了2025年春季農民大培訓,圍繞“泰山糧倉”建設、“菜籃子”產品供給、農業防災減災等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業技能大培訓、生產管理大指導、后勤保障大服務等工作,有效促進農民長技能、提素質、增本領。
在岱岳區馬莊鎮,農技專家為當地種植戶帶來豐富的農業知識和技能,并對小麥種植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進行詳細解答。“我們今年種了68.67公頃的小麥,今天聽了專家講的課,受益匪淺,爭取抓好麥田管理,促進苗情轉化升級,確保增穗增粒、小麥增產。”泰安市汶糧農作物專業合作社經理龐慧說。
萬象更新爭春早,未雨綢繆搶農時。泰安各地春耕備耕和春季田管工作的火熱開展,將在希望的田野上奏響豐收序曲。此前的農情調度信息顯示,去年秋種期間,泰安完成冬小麥播種190133.33公頃,面積穩中有增。泰安將堅決扛牢保障糧食安全重任,抓緊春耕備耕和春季田管的關鍵時期,加強農資儲備管理,組織專家搶抓農時強服務、深入基層送技術,全方位、多舉措助力春耕生產。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鄭凱 攝影 隋翔 審核 聶艷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