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城|尋跡楊浦:人民城市正芳華

?
她是黃浦江最“老”的一段,遍布百年老廠房、老倉庫,曾是數十萬產業工人的家;她如今升騰著最“Young(年輕)”的活力,專精特新企業數量居上海中心城區第一;她是上海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區,里弄間充盈著“人民城市”的魅力……她就是上海人心中的“大楊浦”。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市考察時,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2024年,總書記給上海市楊浦區“老楊樹宣講匯”全體同志回信時再次強調了這一理念。

?
楊浦是區名,也是河名。黃浦江支流之一——楊樹浦港自西北向東南,綿延4.5公里,滋養了這片土地。水運便利,助力這里成為近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之一。數十萬產業工人,創造了第一家自來水廠、第一家發電廠等中國民族工業的十余個“第一”。
鼎盛時期,整個楊浦區的產業工人多達60萬,開工一整天,機器就轟鳴一整天。
楊浦濱江邊,上海船廠遺址見證變遷。這里曾制造出新中國第一艘800噸浮船塢、第一艘出口萬噸輪“紹興”號、第一座半潛式鉆井平臺“勘探3號”……
船廠原副總經濟師葛珺,17歲便進入外祖父和父親都曾工作過的上海船廠,是正宗的“船三代”。從最基層的維修電工做起,一直到企業的管理者,葛珺最自豪的是,從1949年到1992年,“修造兼備”的上海船廠保持了連續40余年行業內修船全國第一的紀錄。

?
“敢為天下先”的工人力量,鐫刻在每代楊浦人的基因里。“永久”“鳳凰”自行車、“上海牌”手表等耳熟能詳的品牌,都在這里孕育、誕生——“工業楊浦”名副其實。
時代大潮滾滾向前,產業迎來轉型升級挑戰。楊浦人審時度勢:惟有改革,取舍之間再辟新天。
打造楊浦知識創新區!
坐擁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高校,楊浦定下三個原則:舍得騰出最好的土地支持大學就近拓展,舍得把商業和地產項目讓出來建設大學科技園,舍得投入人力物力整治和優化創業環境。

?
“三個舍得”,為18萬年輕學子乃至全國創業者的創新“續航”。如今,已有7家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在楊浦扎根,占上??倲狄话搿?/p>
一個小故事至今被津津樂道:2016年,楊浦區紀念路8號面臨轉型選擇,盡管蓋寫字樓誘惑巨大,管理者還是決定將這一“黃金地段”改造為低密度的大學科技園。如今,10萬平方米的上海財經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年產值已達百億元,低密度樓宇換來高強度創新。
從“工業楊浦”到“知識楊浦”再到“創新楊浦”,楊浦人初心堅定:“螺螄殼里做道場”,無論如何都要為人民的創新創造搭建一方舞臺。
到今天,未來產業層出不窮,楊浦人所依靠的還是跨前敢干。一架無人機帶著奶茶,飛躍高架,8分鐘就“暖暖”地送到消費者手中,熱門的低空經濟從這里起飛。這背后,是區級部門主動協調十幾個單位,努力服務好、保障好創意落地。
創新航程中,眾人劃槳、沒有看客?!拔庐a業近悅遠來,需要珍視每一個‘奇思妙想’,為他們的落地護航?!睏钇謪^科技和經濟委員會主任李正明說。

?
把眼光拉長,更能理解取舍的深意。2024年,楊浦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營收規模占到全市約五分之一;過去一年,數字經濟企業增加1000余家至8000余家。因良好的創業、營商環境和優質的人才供給,抖音、美團等互聯網“大廠”不約而同集聚,楊樹浦變身楊“數”浦。
從機器轟鳴的產業基地,到萬眾創新的產業高地,生生不息,活力依舊。
有人說,在楊浦,每四個常住人口中就有一個是18至35歲的青年。一個少有人知的事實是:年輕人聚合的重要平臺——嗶哩嗶哩和得物,都聚集在楊浦?;盍Α癥oung浦”,已成為楊浦的重要標簽。
人為城而奉獻,城亦將最好的資源、最核心的空間留給人民。
被譽為“中國近代工業文明長廊”的楊浦濱江,曾密布工廠,人們臨江卻不見江,而今工業遺存變身博覽帶,濱江岸線成為公園、綠地、開放空間為主的生活岸線,融入人民的“日常”。
金色拱門、素墻紅瓦,兩列共十二棟兩層小樓依次排開。這里是楊浦“兩萬戶”歷史風貌住宅——228街坊,留存了新中國成立初期工人新村的集體記憶。

?
曾經,這里是產業工人向往的家。隨著時間流逝,窗明幾凈的驕傲逐漸被廚衛共用、逼仄空間的窘迫所替代。
“228街坊更新過程中,我們發放了數千份調查問卷。居民要什么,我們就建什么?!?28街坊所在長白新村街道黨工委書記孫輝說。
城市再大,也要有容納“豆漿油條”的細處。2015年,228街坊被列入上海市首批城市更新示范項目,圍繞“衣食住行”構建“15分鐘社區生活圈”示范標桿項目。

?
“以前我們和鄰居們開荒種菜,現在菜地變草坪,老房變新居,228街坊是阿拉身邊的‘楊浦新天地’。”市民居春英說。
老城廂居民們告別“拎馬桶”的“蝸居”生活,住在老樓上的住戶們迎來加裝電梯,“幸福養老”全方位覆蓋助餐、陪診、康養等“銀發”需求,上班的白領們每天可以享受不重樣的優質早餐,“15分鐘社區生活圈”實現家門口的幸?!鞘懈轮?,老百姓的幸福感觸手可及。
于是,一個“老”與“新”交織在一起的“大楊浦”應運而生。老廠房里傳出鍵盤聲,工業遺存里構建著未來產業;工人新村的健身房里,白天是爺叔們慢跑,晚上是白領健身忙……歷史在這里駐足,未來從這里續寫。

?
歲末年初,黃浦江上唯一的封閉式內陸島——楊浦復興島,迎來新一批的建設者。他們帶著“量子城市時空創新”的愿景,要將這里變為未來之城,一座“數字島”“設計島”“人民島”。
人心往之,城必興焉。從空中俯瞰,黃浦江在楊浦段勾勒出“一張彎弓”。人民,始終是創造未來、擁有未來的“射手”。

?
文字記者:周琳、孫青
海報設計:何伊言
統籌:賈真、何伊言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