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言丨花燈盞盞耀古今
俗話說,“三十的火,十五的燈”,傳統意義上講,過了元宵,這個年才真正過去。中國人過年圖的是喜慶,造型精美、流光溢彩的花燈,便是熱鬧氣氛的點睛之筆。作為春節年俗的壓軸大戲,正月十五元宵節再次將賞花燈推向高潮。
人們對花燈的鐘愛究竟情從何起?又為何一往而深?我們就來猜猜這個“燈謎”,品品燈火里的非遺年味。
花燈報元夜,福澤照萬家。元宵節又叫“燈節”,早在漢文帝時期,元宵節就是一個傳統節日了。此后歷朝歷代,元宵節“鬧花燈”成為了一種習俗。隋煬帝有詩“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展現了元宵節張燈結彩的場景;唐代詩人盧照鄰在《十五夜觀燈》中,用“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及至宋代,花燈發展到了新的高峰,樣式變化萬千,元宵燈期也更長;明清兩代,火熱的市場需求催生了更加絢麗豐富的燈彩,明代《上元燈彩圖》就記錄了鰲山巨燈、金蓮燈、荷花燈、芙蓉燈、螃蟹燈、大象燈等造型各異、栩栩如生的花燈。
除了觀賞價值之外,元宵燈節還派生出了一種文字游戲——猜燈謎。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一句話、一個詞乃至一個字都可以成謎。濃濃夜色中,熠熠燈輝下,從孩童到老人,或絞盡腦汁,或恍然大悟,在饒有興趣猜燈謎的同時,也激發了對傳統文化的熱情。
點亮千門萬戶的花燈,在元宵佳節的代代傳承中,用光影記錄了歷史,用民俗傳遞著文化,代表的是中國人對生活熱情和對美好生活的祝福。
在山東,有一種花燈飲譽古今,這就是淄博花燈。淄博花燈有著兩千多年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姜太公封齊。淄博花燈以“聲、光、動、奇、秀、巧”著稱,汲取南北兩派之長同時進行創新,相繼出現了“絲絹宮燈”、“走馬燈”、“荷花燈”、“西瓜燈”、“蓮子燈”等特色花燈,內容以孝文化、民俗故事、成語故事為主,涉獵古今又突出地域文化。2014年,淄博花燈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當下,在保留傳統花燈特色和工藝基礎上,不少手藝人向科技借力,通過運用現代光影技術、裸眼3D等科技手段,創造出不少兼具觀賞性、互動性的作品。
在今年首個“非遺版春節”,淄博2025花燈藝術節格外引人注目。花燈會設置了“齊都盛世”“神話典故”“歡度中國年”“年味小鎮”“奇幻森林”“山海異獸”六大主題展區,展出各型花燈120余組,從“齊都盛世”到“山海異獸”,或打造沉浸式場景,通過沉浸式的設計、實景式的搭建等方式,用花燈塑造了一種立體的時空隧道,讓人們在欣賞美麗花燈的同時,更能感受到感受淄博千年文化的魅力。
不只在淄博,辛棄疾筆下的上元盛會,在山東的各地的花燈會統統都可以找到。濟南舉辦第四十四屆天下第一泉迎春花燈會,在趵突泉、大明湖、五龍潭景區分別打造“趕燈季”、“煙雨湖”、“漫時光”三大主題區域,并以護城河為串聯,將如詩如畫的氣象打造成了一場視覺盛宴;青島新春藝術彩燈節,創新融合彩燈與光影藝術,展現歷史與現代、傳統與時尚的完美交融,為市民游客呈現一幅“燈在城中畫,人在畫中游”的絕美燈光畫卷;濱州黃河樓景區舉辦的“非遺千燈會”,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前往打卡。燈會以全新的聲光電技術以及巧妙布置,打造出與眾不同的沉浸式花燈藝術展,并且配套非遺演出、篝火晚會、雜技噴火、非遺打鐵花等豐富多彩的節目,呈現了一臺熱熱鬧鬧的非遺盛會……
與很多傳統技藝一樣,花燈文化要想發揚光大,必須探索一條新的產業化發展路徑。比如,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一件融合了濰坊風箏和花燈元素的“中國龍”花燈驚艷亮相,以打破花燈和風箏“次元壁”的方式,點亮了山東手造的出海之路,讓人們看到了文化間“合作共贏”的前景。
在技術升級的同時,文旅融合也是對花燈民俗傳承創新的重要方式。近年來,山東多地以“夜游經濟”為突破口,推出“花燈+旅游”“花燈+演藝”“花燈+美食”“花燈+小鎮”“花燈+美麗鄉村”等模式,通過“花燈+”融合發展,盤活了“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資源,讓非遺花燈賦彩現代生活。
一盞盞花燈,講述的是歷史和故事,照亮的是中國元宵文化和非遺民俗。又是一年華燈初上,讓我們一起仰望非遺文化的燈火,守望中國年里的團圓與美好。(文/李振華)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