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泰山丨愛國 讀書 親民——馮玉祥的傳奇人生(上)
□苑勝龍 張樂珍
“平民生,平民活,不講美,不要闊。只求為民,只求為國,奮斗不懈,守誠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這首鐫刻于泰山腳下馮玉祥墓的自白詩《我》,是馮玉祥將軍生前的理想追求。其“愛國、讀書、親民”的人生本色更是這位“丘八”將軍傳奇人生的真實寫照。
愛國情懷照亮復興路
馮玉祥出生于河北青縣,名基善,字煥章,現名為從軍時他人隨意所寫。馮玉祥生活的時代,國家多難,民族受辱。嚴酷的現實激發出他對國家最真摯、最深厚的情感,培育出終生愛國的偉大情懷。
國家受辱,義憤填膺。1883年12月,中法戰爭爆發。1893年,十二歲的馮玉祥正式從軍。當時,馮玉祥和一般民眾的情緒一樣,存有憤恨外國人的心理。在隨軍進城時,(他)向一座外國教堂開了兩槍,把門匾打黑了。1894年,馮玉祥父子隨保定府練軍前后兩營開赴天津大沽口守備。其父馮有茂臨行前對家人說:“我是去和日本人打仗,為國家拼命,沒有什么可害怕的。”父親的愛國熱情,深深地影響了童年的馮玉祥。他隨父出征,在大沽口親眼目睹了日本艦隊的挑釁。1895年,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并割讓臺灣等大片領土。他當時發誓說:“我不當兵則已,要當兵,誓死打日本,尺地寸土決不許從我手里讓日本人奪去!”1901年9月,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簽訂。馮玉祥聞知后非常憤慨:“這時我聽到一個最痛心的消息,那就是這次訂立的《辛丑條約》有拆除大沽口炮臺的規定。這個消息在旁人聽了或許沒有什么特殊的感觸,在我,卻如同火山爆裂一樣的肝膽欲碎。自此,馮玉祥更加堅定了抗御外侮的決心。
呼吁抗日,不遺余力。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正在山西峪道河隱居的馮玉祥得知消息后,當晚一夜未眠,肝膽欲裂,坐臥不寧。4月23日,馮玉祥發電指出:日本出兵遼寧……全國同胞,亟應猛醒,否認媚外政府,團結全國民眾之力量,一致對外。督促全國軍隊,開赴前線及各重要口岸,雪恥無上之恥辱。中國存亡,在此一舉……當天,馮玉祥在日記中寫道:“我早已抱定為國犧牲、為民喪命之決心。而今國難臨頭,我不問他人如何,我自己誓要以極鮮明的旗幟、極具體的辦法、極簡要的誓詞昭告國人,為國家復恥,為人民殺賊也。”這年的10月21日,馮玉祥發表了抗日救國十三項主張,并于一天之內連寫了十七封信,呼吁抗日。即使臥病在床,他還給蔣介石等人發報,指出:“我是主張抗日的,我是軍人,我應當多少帶一點敢死的軍隊,到前方去打仗殺敵……”馮玉祥誓死抗倭之決心溢于言表。1932年,馮玉祥隱居泰山。為了不忘國恥,他在泰山關帝廟內,掛上了所畫的“東三省地域人口物產圖”,并親書標語:“國亡了,我們再不努力,定要當亡國奴了”。為表抗日之情,馮玉祥在泰山五賢祠“洗心亭”內,刻下了他的親筆手書:“……你忘了沒有,東三省日本人占了去,有硬骨頭的人應當去拼命奪回來!”他多次在演講中指出:“收復失地乃每一個中國人都應有的責任。”以此,呼吁人們肩負起抗日救亡、拯救國家危亡之責任。
抗擊日寇,義無反顧。面對日本對中國的猖狂侵略,馮玉祥積極尋求抗日救國之路。1932年10月,馮玉祥與中國共產黨具體交換組織抗日力量的意見,共同籌劃組建張家口抗日同盟軍。1933年5月,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馮玉祥任總司令。當天,發布了民眾抗日同盟軍布告:“照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土,屠戮我軍民,步步擴大,節節深入。……大難當前,義無反顧,希民眾一致奮起與本司令一同抗日,革命大業,有厚望焉。”至7月,抗日同盟軍全部收復察北的德康保、寶昌、沽源和多倫四縣城。面對國民黨一部分人的種種誹謗,馮玉祥頂住誣蔑與壓力,召開了“收復東北四省計劃委員會”成立大會。馮玉祥表示:“我們在諸先烈忠魂之下立誓抗日,再用我們之骨肉和血筑成中華民族復興之塔,永遠照耀在世界上。”他向中外宣告“抗戰報國之決心并未改變”。
馮玉祥誓死抗戰的實際行動,贏得了海內外中華兒女的積極響應,對振奮民族及精神,進一步掀起聲勢浩大的全民族抗戰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刻苦讀書探索救國之路
馮玉祥出身貧寒,一生飽嘗憂患,歷經坎坷。少年時沒有得到系統的學習機會,讀書很少,文化水平不高。為此,馮玉祥提出“讀書救國”的口號。
私塾讀書,時間短暫。馮玉祥原籍安徽巢縣,后隨父為避兵災舉家北逃。1891年10月,馮玉祥開始入學讀書。他能上學,完全是因為“哥哥已繳了當年學費。這一年的束修是已經繳給先生了,當然不能退回。算起來尚有三個月,于是我(指馮玉祥)頂替了他,去補滿那三個月的期限”。1892年,馮玉祥又在一位馬先生的私塾里讀了一年書,年底輟學。屈指算來,馮玉祥只讀了一年零三個月的書。這成為馮玉祥終生的憾事。即使后來官至上將,還自詡其創作的詩詞為“丘八詩”。
軍旅空隙,刻苦讀書。馮玉祥從軍后,深感知識之不足。1896年,他痛下決心:“約束自己,向讀書和修養方面努力。”從當年開始,馮玉祥每逢操練余暇,即開始勤奮讀書。他讀的第一部小說是《封神演義》,其次是《繡像彭公案》《施公案》《三國演義》等。“由于識字不多,一部書要讀多遍,逐字逐句慢慢讀。從此愛上了讀書。”1901年底,馮玉祥隨軍駐防保定府,“這時身心俱感壓迫,可是努力上進的心卻愈發強烈。這時,我(馮玉祥)開始讀武衛左軍編的《操法》《陣法》以及新建陸軍七項等書,得暇即讀,有時徹夜不睡,偷偷地就著燈前讀。初時十句不過懂得三句,其余都茫然不解,于是各處找人求教。”至1903年4月,馮玉祥在讀書和操練方面更為勤奮,結果部隊每次組織的“考試都是名列第一,因而被保薦六品軍功”。1904年,馮玉祥經考試,提升為二十四標第三營后隊隊官(相當于連長)。“這次考試,有四團十二營,共計四十八連,每連派一名排長參加,結果我(馮玉祥)僥幸考取了第一。”學習,使馮玉祥逐漸走向成熟。1906年,馮玉祥部駐防南苑,開始讀《飲冰室文集》和《綱鑒易知錄》等書籍。1907年夏天,赴新民府駐防,開始背誦古文。“這時可以說是我(馮玉祥)求知欲最旺盛的時期”。“馮玉祥每逢考試,在學、術兩科方面的成績都是最好的,還曾以能背誦課本四十七冊而得獎四十七元(每冊一元)。”1909年6月,途經天津時,購買《大彼得》《哥倫布》《司馬光》等大批傳記叢書。1920年11月25日,馮玉祥開始寫日記。他寫道:“今日吾決心,以為昨日之我已死去,今日之我系新生,凡一切思想言語行為,均痛加刷新一番,必須十分誠懇,十分結實,十分慈善……”自此,日記伴之于馮玉祥的一生。同時,馮玉祥還利用自己所學所悟,親自編了一本八百字課,為新兵啟蒙,每個字下邊都注有淺顯的解釋,使他們一看即能領會。自編了“戰斗動作歌”“射擊軍紀歌”“利用地物歌”等歌詞。既配合練兵,又振其精神,樂其心志。這一時期,馮玉祥利用所掌握的知識,活學活用,既提高了自己的文字寫作能力,又提高了部隊的訓練水平。年終,馮玉祥部奉令參加會考,“由總統府全權主持其事,每軍取一個第一。結果,馮玉祥所率的這一營考取第一”。
駐軍南苑,潛心讀書。1923年間,馮玉祥在書法、英語學習,尤其是在讀書方面收獲甚大。當年所讀之書有《清史纂要》《史記》《老子》《資治通鑒》等51本。請沙明遠講授《左傳》《群書治要》《我師錄》。王瑚講授《孫子兵法》《大學》等。這一年,馮玉祥所讀之書內容廣博,專業性強。1924年,始讀《東周列國志》《武侯全集》《三國志》等21本書籍,并請陳先生講《易經》,王瑚講《書經》,馬寅初講經濟學。馮玉祥不僅自己勤奮學習,還要求下屬求知求欲,珍惜時光。1928年12月,馮玉祥到將校隊視察,“見有晝寢者,遂要求速戒晝寢,并組織一讀書會,以求知識,是為至要。”
隱居山西,勤讀馬列。1930年,馮玉祥在山西建安村隱居。其間,相繼讀了《近思錄》《俄國革命之經過》《曾文正公治學篇》等28本。1931年,移駐山西汾陽峪道河,閱讀了許多先進書籍,寫了許多反映工農生活和抒情的詩歌。當年所讀之書有《社會主義思想史》《辯證法的唯物論》《反杜林論》《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知識》和《資本論》等52本。這一時期,馮玉祥的政治鑒別力有了顯著提高。
卜居泰山,博覽群書。1932年至1935年,馮玉祥先后兩次隱居泰山。其間,他先后聘請范明樞、李達等人講唯物史觀等。陶希圣講中國歷史,宋斐如講日文,宋端華講日語、經濟學,李季谷講歷史,張孝如講心理學,陳豹隱講《現代國際政治的科學分析》《政策法論》《現代中國政治的分析》等。王謨講地理,并指導馮玉祥觀察星象。王藻徴講字學,陶紅講天文,吳組緗講文法,馮玉祥還請胡先生教白話文。馮玉祥讀書,涉獵廣泛,學習了歷史、生物學、心理學、政策通論、國際政治情況、外交論等課程,閱讀了《新經濟學》《實有經濟學》《辯證法的唯物論》《史的一元論》等17本馬列著作,對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有了深厚的領悟。泰山讀書,可以說是馮玉祥一生中讀書最系統、涉獵最廣泛,聘請名家最多的一段時期。
讀書,是馮玉祥人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正如周恩來在慶祝馮玉祥60大壽的賀信中所言:先生“不僅在泰山是如此。即在治軍作戰之時,亦多手不釋倦。再現在更是好學不倦,永值得我們效法。”讀書,使這位“丘八”將軍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底蘊和深厚的文化功底;讀書,更使這位布衣將軍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