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岳區水利局:奮楫篤行 書寫水利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岱岳區水利局聚焦區委“112275”的工作思路,錨定“誓爭第一、事爭一流”的目標定位,凝心聚力求突破、精準發力抓落實,積極構建水利建設、水旱災害防御、水環境保護、水資源利用、河湖管理“五位一體”工作格局,推動岱岳水利事業實現突破性進展,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
回眸2024
水利工程建設攻堅,開創新局面。著眼“大水源、大管網”供水新格局,深入實施岱岳區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徹底解決44個未通水村供水難題;3座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完工,37座小型水庫完成安全鑒定,顏謝干渠與漕濁河水系連通、石汶河下游治理、龍門口水庫增容等重點工程加速建設,水利基礎設施保障能力更加突出。
水旱災害防御升級,邁上新臺階。創新“3+3”防汛減災新體系,實現防汛力量“三統一”、預警叫應“三提前”、排查隱患“三向行”,經驗做法被省、市水利系統宣傳推廣;完善山洪災害與水庫防預案,落實物資儲備與應急演練;壓實“五級包保”責任制,落實河道、水庫問題排查及整改,角峪水庫管理服務中心、小安門水庫管理服務中心成功創建“山東省水旱災害防御物資管理規范化”標準單位,全區水旱災害防御體系更加完備。
水環境保護發力,進入新階段。夏張鎮南白樓二村、道朗鎮石龍山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項目效益顯著,28個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順利完成驗收報備,全區水土流失狀況得到有效治理;河湖“四亂”整治雷霆出擊,持續改善全區河湖環境面貌,勝利水庫(天頤湖水利風景區)入選第三批國家水利風景區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亮相全國推介舞臺;“湖光山色、最美黃前”移民片區蓬勃興起,“興水為民”導向更加突出。
水資源高效利用,實現新突破。小安門水庫灌區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落地生根,推進農業灌溉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榮膺全省示范案例;“雙監管兩整治”強力實施,嚴格用水計劃,加強用水監管,實現違規用水問題清零;為254家企業精準制定用水計劃,對72家新增用水企業開展重點審查,開展水資源執法檢查26次,封停自備井12家,對15家單位追繳水資源稅,水資源保護質量和利用效率更加優化。
河湖管理添彩,取得新成績。開展大汶河(柴汶河)河灘地集中整治,大汶河沿線3897.08畝、柴汶河沿線536.76畝的河灘地實現化零為整、統一管理;制定《泰安市岱岳區河湖保護管理辦法》,邁出全市各縣市區河湖保護與管理的第一步;石屋志河成功創建“省級美麗幸福示范河湖”。
展望2025
2025年,區水利局將聚焦四個方面、用足攻堅勁頭,續寫水利新篇章,為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向著更高目標揚帆啟航。
黨建引領添動力。認真落實區委全會和區“兩會”部署,以黨建紅引領水利藍,更好融入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大格局”。
服務發展現活力。持續深化水利領域依法行政和制度改革,加快推進水利重點項目建設,深入落實管水、護水職責,推動化解水旱災害防御、河湖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制度性、機制性障礙,積極構建全區一體化、城鄉協調的工作格局,為經濟騰飛注入“水動力”。
改革創新下恒力。加快推進規劃攻關、項目攻關、技術攻關、困難攻關,積極爭取國家、省、市政策和資金支持,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水利建設全要素保障能力。
守護安全盡全力。統籌好發展和安全,扛牢水旱災害防御工作重任。強化部門聯動,完善物資儲備,建強搶險隊伍,加密防汛演練。嚴抓工程運行調度、河湖“四亂”整治整改,努力為全區經濟社會安全和跨越式發展貢獻水利力量。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劉學鵬 通訊員 戚建 陳佩新 李正勤 審核 晁彤彤】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