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正姿正身”到“立魂立人” 力明中職以“小切口”寫好育人大文章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規范漢字書寫教育關系中華文明傳承,關系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自2017年起,力明中職(一部)主動探索加強規范漢字書寫教育,傳承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學生從“正姿正身”到“立魂立人”。
建章立制,久久為功
文字背后連接著一個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如今,在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加強規范漢字書寫教育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力明中職(一部)將規范漢字書寫教育視為正源固本、提升學生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將規范漢字書寫教育的過程視為提升審美能力、浸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扎實開展深入、持久、生動的規范漢字書寫教育,成為力明中職全體教師的思想共識和自覺行動。

?
學校以課程建構為基點、實踐活動為核心、競賽活動為抓手、環境營造為載體,精準發力、多措并舉,促進規范漢字書寫教育目標有效達成。“早在2017年,力明中職就開設了寫字課,在周一到周五之間,每天一個課時,作為一項教學制度,堅持了七年,從未中斷。”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學校在寫字課上培養學生正確的書寫姿勢和握筆方法,加強基本的書寫技巧和習慣養成。此外,教師還與職教高考卷面要求相結合,提出“規范書寫,向卷面要成績”的理念,根據課程內容及班級類型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營造積極的規范寫字氛圍。

?
七年來,力明中職以持之以恒、鍥而不舍、馳而不息的“久久為功”之力,不斷開創規范漢字書寫教育新局面。
根植課堂,文化浸潤
每一種漢字形態演變和發展的背后,都隱藏著一段豐富的、璀璨的中華文明史,加強規范漢字書寫就是要讓學生掌握書寫規則,涵養審美意識,進而培養文化自信與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敬意。

?
學校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將規范漢字書寫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我們以歷代名家書法作品、歷代名作等鮮活素材充實教學案例庫。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挖掘素材中所蘊含的教育元素,增強規范漢字書寫的道德教化和美學育人功能。”學校相關負責人說,通過每天下午第三節課45分鐘的練習,學生能夠完全放松下來、靜下心來,規矩做人、規范書寫,在一筆一畫中感受到漢字的魅力,培養對美的感知力,漢字的書寫過程,也是一個美學教育的過程,有效實現美育浸潤、文化傳承與人才培養的通融互促,打造了美育工作新特色。

?
以賽促教,求索創新
近年來,力明中職摸索開展了一系列多樣化規范漢字書寫比賽,除了傳統的硬筆書法和毛筆書法比賽外,還策劃實施了如成立書法興趣小組、觀看線上書法展、作業展評、教案展評、書法接力賽、書法速寫賽、“墨香滿校園”創意書法展、“我來寫校名”書法展、“一撇一捺促成長”書法活動、“福滿新春”春聯書寫活動、“筆端生韻,翰墨飄香”書法大賽、“書寫紅色青春”書寫比賽、“筆韻風華”規范書寫大賽等新穎的形式,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漢字的獨特韻味,感受歷代文人墨客的高尚情操與人格魅力,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

?
學校著力挖掘校園文化中蘊含的規范漢字書寫教育元素和承載的豐厚育人資源,增強主體體驗,加大情感共鳴,全方位、立體化強化師生對中華文明的思想認同、情感認同。

?
古今貫通,共情共鳴
學校“力明藝術宮”內的“華夏匾額博物館”,是迄今為止全國規模最大的國家級木質匾額博物館。

?
館藏3200余塊中華歷代古匾,推出了“中華歷代古匾與中國漢字文化”的校本研學課程,在充分展現匾額獨特文字魅力的同時,又巧妙地通過藝術宮內從甲骨文到竹簡、從玉文化到青銅器、從字畫到文房四寶、從陶瓷到瓷板畫等藝術品展館與文字的結合,并通過拓片制作體驗等,使同學們從中領略中華漢字文化無處不在的精華,讓學生們親身體驗穿越古今的文化之旅。


?
讓傳統煥發新顏,讓漢字閃亮世界。今后,力明中職將繼續擔負起時代使命,把學漢字、寫漢字、懂漢字、愛漢字貫穿教育始終,推動規范漢字書寫與全環境立德樹人工作的深度融合,更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智慧和力量。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楊麗寧 審核 聶艷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