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起步區:四年“四好”,成形起勢筑新城
濟南起步區即將迎來建設4周年,步入“五年成形”關鍵一年。2月6日,濟南起步區召開2025年工作動員大會。在這次大會上,起步區發展指標引人矚目:起步區2024年的18項主要經濟指標中,12項指標增速排名全市第一,9項指標貢獻度躋身全市前列。其中,起步區(直管區)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8.5%。
從2021年4月國務院批復《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開始,按照“五年成形、十年成勢、十五年成城”的“三步走”戰略,濟南起步區凝心聚力促發展,成形起勢向未來,“五年成形”在望。
2024年3月,山東省委常委會會議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召開,會議指出,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是覆蓋全省全域的重大戰略,濟南起步區是推動先行區建設的重要載體平臺,也是促進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起步區建好了,就能對先行區起到強有力的示范引領作用。
一年來,起步區積極貫徹國家戰略部署,落實省委發展要求,取得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成績,概括起來有“四好”。
一是生態環境好。作為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主陣地,生態環境是起步區發展的基礎性工程。四年來,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PM2.5年均濃度首次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第一階段35微克/立方米的目標值,國省市控河流水質斷面達標率100%。新增綠地面積25萬平方米,累計完成河道治理43.1公里,成功入選國家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新型建材行業清潔生產整體審核創新國家試點項目獲得全國第三名。
二是產業方向好。起步區是濟南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主戰場。濟南起步區大力培育新質生產力,構建了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為主體,高端服務業為支撐的“3+1”現代產業體系,布局了數字經濟產業園、中科新經濟科創園、未來產業園等一批高端產業園區,引進了比亞迪、愛旭、國電投等一批重量級產業引領項目,形成了新能源汽車制造、泛航空、新材料3條產業鏈。
三是城市建設好。聚焦新城建設,城市功能品質持續提升。堅持重點突破,全面推動示范區“一心四片”開發建設,電視塔、博物館、科技館等標志性建筑陸續啟動,博覽園5個單體建筑全部封頂,船員評估中心竣工,總部立體城、黃河總部基地項目加快推進,國際學校、綜合醫療中心等項目開工建設。
四是體制機制好。人事制度新,全面修訂崗位聘任制管理辦法,重構管理崗、非管理崗“雙梯并行”體系,推動干部能上能下。運作機制新,在招商引資上,搭建“管委會+公司”招商模式,成立濟南鵲華科創投資有限公司,累計簽約賓理科技高端新能源汽車工業園、中法航空等項目37個、總投資373億元。
在起步區建設中,形、勢、城是三個關鍵詞,三者相互影響,互為依托。四年“四好”,呈現“新新”向榮的發展局面,離不開善于把握形和勢的辯證關系,既重點突破,又循序漸進,一張藍圖繪到底。
首先,形為勢之基。對起步區來說,“五年成形”,就是夯基壘臺,搭起城市、產業等發展的基礎設施框架。從濟南老城區到起步區,一道道跨黃河大橋映入眼簾,一排排辦公大樓、廠房拔地而起。僅在2024年,交通方面,黃河大橋復線橋、齊魯黃河大橋建成通車,新建黃河大道二期等市政道路42公里,累計開工道路里程達292公里,軌道交通7號線起步區段全面開工。配套方面,山大二院北院區開診,黃河體育中心“一場兩館”加快建設,太平水庫、3座變電站啟動建設,大橋熱源廠供熱擴能,崔寨再生水廠投入運營。今年,將推動教育醫療優質均衡,新建教育配套項目6個,搭建區域健康信息平臺等。塑發展之“形”,方有發展之“勢”。水電熱學校等設施是生產生活的必需品,不斷完善這些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就有了支撐。
其次,形中亦有勢。“形”和“勢”不是孤立分離的,“形”中也帶著“勢”,比如,加快產業集聚,是一座座工廠“形”的匯聚,也是動能形成“勢”的過程。去年,起步區新增省創新型中小企業12家、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家、省瞪羚企業2家,省高端品牌培育企業2家,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7家,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57家;同時,未來產業加速布局,電信智算中心啟動建設,200MWh機械勢能項目入選省能源局新型儲能項目庫。今年繼續求“新”,比如聚焦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零部件擴產項目落地,推動比亞迪項目二期6月底前竣工投產,全年下線新能源乘用車50萬輛以上;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推動愛旭項目一期全面投產,加快產能爬坡,爭取2025年產出6GW高效太陽能電池組件。產業之“形”正加速塑造產業發展之“勢”。
其三,成形起勢筑新城。起步區“初步規劃面積798平方公里大于現有城區面積726平方公里”,其實就是再造一個“新濟南”,這是“未來發展的戰略空間”,也是“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載地”,濟南用15年時間,完成過去需要70余年才能完成的“城區面積”擴展,完成這樣的“宏圖愿景”,意味著在打基礎的“成形”階段和快速發展的“成勢”階段,就得規劃建設好城市發展所需要的功能設施。
起步區新城,強在功能。去年起步區堅持數字賦能,優化“城市大腦”智能中樞,打造13個功能模塊,匯聚各類數據共計1000余萬條。搭建建設項目綜合管理系統,實現499個儲備項目、217個在建項目的全生命周期在線監管。今年,除了繼續完善道路基礎設施,完善公共配套設施引人注目,如深化住房保障體系,力爭1.3萬余套租賃住房達到交付條件;加快市政場站建設,有序推動太平水庫建設,力爭年底前實現環衛用水90%使用中水。
《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高標準建設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打造改革先行區、自主創新區、開放示范區、綠色產業聚集區”。濟南起步區成形起勢筑新城,前景燦爛可期。
(大眾新聞記者 周學澤)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