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新聞記者的生命接力 ——泰安日報社記者孫文志成為2025年泰安市首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生命活過,就不要輕易離開;未來很美,無數(shù)精彩在等你呢……”2025年新年伊始,泰安日報社記者孫文志給一位白血病患兒寫下了一封信。
1月7日,在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第960醫(y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經(jīng)過近4個小時的采集,孫文志成功捐獻260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至此,孫文志成為全國第19222例,山東省第1601例,泰安市第46例,2025年泰安市首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捐獻結(jié)束后,混懸液立即由受捐者醫(yī)院醫(yī)護人員帶回,回輸?shù)绞芫璋籽』純后w內(nèi)。
孫文志在捐獻同意書上簽字。
我成了那個“萬一”
“試一試,萬一配上了呢!”這是大部分志愿者加入中華骨髓庫時的共同心聲。歲末年初,孫文志成了那個“萬一”。
32歲的孫文志是泰安日報社體育報道中心記者。2024年11月12日,正忙著出賽場寫報道的孫文志接到泰安市紅十字會的電話。“配型成功了,對方是位患有白血病的男孩!”這通電話像施了魔法,把孫文志“定”在了原地。
“那一刻大腦空白,但主要是心疼,得這病的孩子太痛苦了。”患兒的痛苦,父母的無助,家庭的絕望......很快,以前采訪過的場景像電影似的在孫文志腦海里翻騰起來,不再多想,他干脆地回復(fù)紅會:“獻!”
記者是高強度腦力工作,熬夜寫稿是常態(tài),很多男記者都有吸煙的習(xí)慣。“既然決定捐獻,那就要給孩子提供最健康的造血干細胞,今天開始戒煙、調(diào)整作息吧。”晚上,孫文志向妻子張寧說起捐獻的事,張寧給出建議。
“造血干細胞移植是很多血液病患者康復(fù)的最后希望,跟患兒數(shù)量比,造血干細胞缺口太大,異體配型成功太難了。”張寧在醫(yī)院血液科工作了10年,她對血液病患兒的認(rèn)知更深刻。為了拯救孩子,很多患兒家庭百無禁忌地“試”過一個個看似荒唐的方法。而這背后,是一個個白血病家庭對生的渴望。
孫文志在測量體重。
生命不能等待。在家人的支持下,孫文志希望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幫助急需幫助的家庭。孫文志平時愛踢球,身體素質(zhì)比較好。戒煙的滋味不好受,他很快出現(xiàn)了口干等反應(yīng),不過想想即將進行的高分配型、體檢和捐獻,孫文志一直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024年11月27日,根據(jù)市紅十字會安排,孫文志去泰安市中心血站做了高分配型。幾天后,孫文志到泰安市中心醫(yī)院順利通過了體檢。
我不想只站在窗邊當(dāng)旁觀者
捐獻造血干細胞,被稱為平凡人的壯舉,但這些平凡人還是少數(shù)。
孫文志加入中華骨髓庫源于一次采訪。2021年9月18日,泰安市紅十字會、市中心血站愛心獻血屋聯(lián)合開展了第七個“世界骨髓捐獻者日”主題宣傳活動。孫文志一早來到現(xiàn)場,幫著布展、整理宣傳頁。此前,孫文志負責(zé)過一陣市紅十字會的宣傳報道工作,知道他們?nèi)耸志o張,所以每次活動都主動幫忙,他的身份既是志愿者,也是記者。
當(dāng)天,泰安市第12例造血干細胞成功捐獻者王元利和第15例捐獻者龐利等志愿者也來到現(xiàn)場。20多年來,王元利累計獻血278次,共110800毫升,被授予了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終身榮譽獎。從他的家到泰安市中心血站有著近21公里的路程,王元利騎著電動車,無數(shù)次地來回,初心不變。龐利獻血21次,累計獻血8200毫升,獲得過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孫文志仔細觀察、記錄著志愿者的舉動,大為感動。
“很多志愿者來自最普通的家庭,從事著最普通的工作,是人群里毫不起眼的人,但他們坦率、真誠、善良、無私,透過他們的善行,我不僅看到了人性的光輝,也看到了社會的進步。如果他們能影響更多的人,那我們的社會一定會更有希望。”活動現(xiàn)場,孫文志問工作人員:“我能不能加入中華骨髓庫?”得到肯定的答復(fù)后,他擼袖采集了10毫升血樣,成了中華骨髓庫的一員。
“從工作看,為這份偉大的公益事業(yè)不遺余力地做好宣傳報道,是我作為記者應(yīng)盡的責(zé)任和義務(wù)。但從個人看,我不能只做一個站在窗邊看風(fēng)景的人,我想走出去,成為捐獻者中的一員。”孫文志堅定地說。
捐獻造血干細胞被確認(rèn)為“見義勇為”
“捐獻造干,你們是真正的英雄。”
2025年1月3日,在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第960醫(yī)院血液病科,孫文志和省內(nèi)其他5名捐獻者的到來受到了醫(yī)護人員的歡迎。窗明幾凈的病房里,和煦的陽光照射進來,緩解了捐獻者緊張的情緒。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為捐獻者送來了生活物資包,包里吹風(fēng)機、毛巾、拖鞋等生活用品一應(yīng)俱全。
孫文志分配到的是一間雙人病房,在這里他要生活5天。泰安市造血干細胞捐獻服務(wù)隊隊長王傳杰將陪同他直至完成捐獻。前4天,捐獻人主要是注射動員劑,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肌肉注射。“首日注射后沒有反應(yīng),第二天腰部開始有酸脹感......”在動員劑的作用下,從采訪者到體驗者,孫文志有了切身感受。
孫文志在造血干細胞采集過程中。
1月7日7時30分,造血干細胞采集開始,采集過程就像一次長時間的獻血。孫文志躺在病床上,護士從他兩個手臂的固定位置各插入一根采集針,建立采集的管道。然后從一只胳膊抽血,血抽出來以后進入體外循環(huán)機,把需要的干細胞分離出來,其余的血液再從另外一個胳膊輸回到體內(nèi)。
隨著采集進入尾聲,受捐者醫(yī)院的醫(yī)務(wù)人員已經(jīng)到來,此行她不僅要帶走這份珍貴的造血干細胞混懸液,還給孫文志帶來了受捐者家長的一封信。
“謝謝您給孩子帶來的希望,馬上要回輸了,希望我們小小的身體,承載著新的血液能在未來揚帆起航。”因為造血干細胞捐受雙方信息都要保密,信箋落款沒有署名,但孫文志卻感覺特別親切。
收到信后,孫文志給對方準(zhǔn)備了一封回信。動筆前他想了很久,最后他想到了孩子們都喜歡的歌《孤勇者》。“孩子,現(xiàn)在的你就是勇者,唱起來吧,你要充滿干勁與激情,美好的未來就在前方!”
孫文志說,不是有希望了才去努力,而是努力了就能看到希望,希望對方能夠像這句詩歌中所言,面對生活中的風(fēng)雨,依舊能保持勇敢,最終戰(zhàn)勝病魔,擁有幸福和健康的未來。
孫文志展示血袋和榮譽證書
“書生報國無他物,唯有手中筆如刀。”孫文志的筆下,記錄過我市第30例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吳玉逢,呼吁過全市讀者為泰安待產(chǎn)孕婦捐獻5000毫升O型血,寫過自來水戶外抄表員的蹲點日記和供熱管理員問診換熱站的一天,他活躍在記者一線,把感受轉(zhuǎn)化成文字,傳遞著新聞報道的力量。
此行采集結(jié)束,山東省紅十字會為孫文志獻上一束鮮花,向他發(fā)放了金燦燦的榮譽證書。
泰安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驕傲地宣布,泰安市紅十字會自2009年啟動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以來,已完成志愿者招募和血樣入庫9500余人份,成功捐獻46例。泰安市紅十字會聯(lián)合市委政法委、市見義勇為基金會,已將“造血干細胞捐獻”納入“見義勇為”表揚獎勵范圍,鼓勵更多的人加入捐獻造血干細胞的行列,用愛心傳遞希望,用行動拯救生命。
相關(guān)鏈接:
造血干細胞捐獻日記 ——泰安日報社記者孫文志捐獻造血干細胞全記錄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wǎng)記者 徐文莉 攝影 隋翔 審核 晁彤彤】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lián)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