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民喜歡穿的印花布,不少來自這家山東企業
■編者按 民營經濟是山東發展不可替代的硬核力量,民營經濟興則山東興,民營經濟強則山東強。大眾日報·大眾新聞推出“堅定不移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媒體報道,生動講述民營企業的發展故事、民營企業家的創業故事,以及一系列惠企政策舉措幫助民營企業紓困解難的雙向奔赴故事,營造尊商重企良好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敬請關注。
1月3日,臨清三和紡織集團智能紡織數字工廠渦流紡車間,數十臺(套)設備正開足馬力高速運轉,清花、梳棉、絡紗等生產環節井然有序。干凈整潔的車間里,聽不到傳統紡織車間的轟鳴噪音,近萬平方米的車間內,幾乎看不到工人的身影。
“項目采用國際先進的第八代渦流紡工藝,整體紡紗速度是傳統氣流紡的5倍、環錠紡的27倍,萬錠用工減少至6個人,節約用工90%。”三和紡織集團副總經理田會剛介紹,渦流紡智能工廠項目總投資4.2億元,是集團圍繞延鏈補鏈強鏈全力打造的紡織行業數字化標桿車間,年可產高檔服裝面料用紗2.4萬噸。項目引進MES智慧管理系統,可實現品質控制、運行監控、產品追蹤、人員調配、設備管理等生產要素和生產環節的智能化管理。
三和紡織集團是一家擁有紡紗、織布、印花、服裝完整產業鏈條的大型紡織集團,其主打產品印花布每年產能達6億米,可繞地球赤道十幾圈,是全球最大的印花布生產基地。“三和花布”已連續多年占據非洲市場30%以上。2024年前三季度,三和紡織集團實現工業總產值52.92億元,同比增長23.59%。
“企業發展,一定要算‘大賬’。”這是三和紡織集團總經理宛斌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近年來,三和紡織集團堅持做強紡織主業,聚焦從“制造”走向“智造”,主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步伐,持續不斷推動產業轉型設備上新。同時,與國內知名院校建立合作關系,牽頭組建紡織服裝產業研究院,近年來自主研發項目90余項,獲得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33項,14項技術在全行業推廣。同時,三和紡織集團平均每年有多達150項技術革新落地應用,不斷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
印花布是非洲人民的傳統服飾用品,為鞏固拓展非洲市場,三和紡織集團成立專門的研發團隊,每年組織到非洲采風體驗,根據非洲各國的文化傳統和風俗元素,不斷創新生產工藝技術,提高布面品質、更新花型花色。同時,通過精細化和智能化生產管理,為非洲客戶提供了更加優質的面料,產品暢銷非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正是得益于我們不斷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步伐,讓三和紡織及時轉換賽道,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實踐再次證明,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宛斌表示,下一步,將繼續以創新發展作為企業生命線,推動企業向高端化、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構建紡紗、織造、印花、服裝于一體的綠色智慧全產業鏈,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大眾新聞記者 薛良誠)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