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 東平:水泊梁山發源地,全國第二移民大縣

      原標題:千年古縣|東平:水泊梁山發源地,全國第二移民大縣

      

      說千年古縣,看滄海桑田。

      東平縣位于山東省西南部,總面積1343平方公里,轄14個鄉鎮(街道)、716個村(社區),人口80萬(2023年),為泰安市轄縣。

      東平位居齊魯要沖,“東振齊魯,北抵幽燕,西逾趙魏,南距大河”,文化遺產豐富,境內東平湖歷史上曾是水泊梁山的發源地,承載了無數梁山好漢的壯志豪情,如今又作為東平特產的重要出產地和南水北調的重要樞紐,滋養著東平縣和廣闊的華北平原。

      今天就讓我們一同穿越古今,體驗東平縣的無限生命力。

      【歷史沿革】

      東平縣古稱“東原”,《尚書·禹貢》載:“大野即潴,東原厎平”,此為東平得名之始。

      唐虞夏商時期,東平屬徐州之域。西周和春秋時期境內有須句、鄣、宿等諸侯國,戰國時期則屬于齊國的無鹽邑。秦朝設立須昌縣、無鹽縣、張縣,屬薛郡。西漢時期,漢宣帝于甘露二年(前52年)置東平國,轄區包括須昌、無鹽、壽張等縣。至東漢永平二年(59年),形成以宿城為王城的東平國。晉代始設郡治,名稱和屬地在南北朝時期并無大變化。隋唐時改屬鄆州,唐乾元元年(758年)東平郡被改為鄆州,貞元四年(788年)將宿城縣更名為東平縣,此即“東平縣”名稱之始。

      宋代時為東平府。元代設東平路,轄54州縣,是東平歷史上面積最大、經濟最繁榮的時期。明洪武初將其改為府,后降為州。清雍正八年(1730年)升為直隸州,十三年降為散州,屬泰安府。1913年改東平州為東平縣,歸屬多次變動,先后屬省行政區、公署等。

      1939年成立東平縣抗日民主政府,1941年改屬冀魯豫第一專署,1950年歸入泰安專署,1962年1月恢復東平縣建制,繼續隸屬泰安地區。1985年,泰安地區改為泰安市,東平縣沿屬至今。

      【自然人文景觀】

      東平是我國古代北方文化的搖籃之一,自新石器時代起就有人在此繁衍生息,五六千年的歷史孕育了豐富的文化底蘊,黃河文化、運河文化、水滸文化等交相輝映,留下了數不勝數的文物古跡遺存,一些重大歷史事件和知名人物,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為山東省“重點文物縣”。

      “北方都江堰”戴村壩

      中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始建于明永樂九年(1411年),通過幾代人的修筑和完善,形成了集“引汶濟運”功能于一體的壯觀工程,2014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大壩氣勢磅礴,雄偉壯觀,雖歷經數百年,任洪水千磨萬擊,巋然不動,有“大運河之心”“天下第一壩”之譽,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戴村壩(上圖)是山東唯一的國家水情教育基地,其博物館通過現代科技展示了戴村壩的悠久歷史和精妙設計,是研究中國水工文化的第一平臺。如今,結合生態修復工程,戴村壩正發展為集生態科普、休閑娛樂、文化研學于一體的綜合休閑度假區。

      白佛山

      白佛山位于東平縣西側,擁有石窟造像群、三教寺、白云洞、黑云洞等自然及歷史人文景觀,存142尊造像,其中以隋開皇七年(578年)建造的釋迦牟尼佛像最為宏偉,通高6.7米,被譽為“齊魯隋代第一佛”,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佛山景區現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棘梁山

      水滸文化是東平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宋宣和二年(1120年),宋江等36人聚義的梁山,就是今棘梁山一帶,東平湖也是水泊梁山的遺存水域。

      棘梁山坐落于東平湖西岸,山頂有晁蓋修建的聚義廳遺址,廳前的探海石曾是起義軍的碼頭。鄰近的臘山以奇險著稱,是國家級森林公園,也是梁山好漢曾出沒之地。湖西岸的石廟村是阮氏三雄的故里,而東岸的辛店鋪據傳為朱貴曾開設的酒店,“千團柳絮飄簾幕,萬片鵝毛舞酒旗”便是形容此地,他在此接待了不少投奔梁山的義士。

      魯西明珠--東平湖

      東平湖自古以來便風光秀麗,歷稱“大野澤”“巨野澤”,宋時被稱作“梁山泊”,是《水滸傳》中八百里水泊的遺存水域,山東省第二大淡水湖泊,黃河、大運河、大汶河匯聚于此,是黃河流域重要的蓄滯洪區、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京杭運河復航的重要樞紐。擁有國家級水利風景名勝區1處、國家級濕地公園2處、國家森林公園1處。

      湖區青山環繞,綠柳垂岸,碧波蕩漾,銀鷗翱翔,營造出一幅天然壯麗的山水畫卷,素有“小洞庭”的美譽,吸引了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等無數文人墨客在此游玩行吟。

      東平湖不僅有如畫美景,更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樞紐,源源不斷灌溉著廣袤的華北平原。

      “汶濟合拜環,東原名士多”,東平歷來人杰地靈,孕育了無數英才。戰國時期,鐘離春以憂國憂民之心輔佐齊宣王強國富民,被尊為無鹽娘娘。漢代,東平成經學重地,夏侯勝、夏侯建開創“大小夏侯學”,享譽華夏。東漢末期,“建安七子”之一的劉楨以五言詩為后人稱頌,與曹植并稱“曹劉”,其詩“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體現出高風亮節。明代羅貫中以《三國志通俗演義》等傳世名作為世人熟知,是卓越的小說家。這些先賢各自以不同的方式豐富了東平的文化歷史遺產。

      【經濟社會現狀】

      東平縣總面積1343平方公里,轄14個鄉鎮(街道),總人口80萬(2023年),其中移民24.5萬,是全國第二、山東第一移民大縣、全省25個沿黃縣(市區)之一。

      2023年,東平縣地區生產總值達266.4億元,同比增長6.4%。東平自然資源豐富,擁有“三山三水四分田”,探明的各類礦產資源儲量包括鐵礦石10億噸、煤炭4.7億噸和石灰巖330億噸。

      東平縣被譽為核桃之鄉、大蒜之鄉、魚米之鄉及美食之鄉,擁有75萬畝“三品”認證農產品基地,其中瑞青玫瑰和寶泉櫻桃被評為省級經濟林標準化示范園。“土安西瓜”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東平湖還是山東第二大淡水漁場,孕育60余種水生動物,尤其以鱖魚和甲魚而著稱。湖內豐富的水生植物,特別是蒲葦,廣泛用于生產色澤鮮艷、工藝精湛的葦屏風,熱銷國際市場。

      資料來源:東平縣人民政府官網等

      (實習生 馬明佳 大眾新聞記者 武宗義)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