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水謠 文青部落丨踏進臘月的門檻
□曹春雷
一進臘月,村莊的氣氛明顯就不同了,原本有些冷清的街道漸漸開始熱鬧起來。街上走著一些人,背著或扛著鼓囊囊的蛇皮袋,手里提著皮革的包,發梢上沾染著灰跡,風塵仆仆,神情疲憊但又很興奮,一路大聲和街上曬太陽的村里人打著招呼。不用問,這是在外地打工的人回來了。
有孩子正在街上玩耍,突然看到自己的父親回來了,先是愣怔了一會兒,接著笑逐顏開地跑上去,熱切地喊著“爸爸,爸爸”,搶過父親手里的包,在小伙伴們羨慕的目光里,高高興興回家去。那些還沒有看到自己父親回來的孩子,有些悵然,再玩起游戲來,就有些漫不經心了。
還有些人是開著車回來的,從車牌看,是外地的,下車后,衣著光鮮,和街上的人們打招呼,說的是綿軟的普通話,但偶爾也夾雜著一兩句生硬的鄉音。這是從小在村里長大,然后走出去把根扎在城市里的人。對這些只有在年底才回來的人,街上的老人總要先遲疑地辨認一會,最后才認出:哦,這不是誰家的老幾嘛。
街上的狗更是不認得,“汪汪汪”,沖著直叫。這不是村莊的熟面孔,讓它們覺得可疑。就連走進自己的老家,院子里的狗也氣勢洶洶地叫,年邁的主人生氣了,拿起木棒就捶一下,罵:你這狗眼,不認識自家人啦?狗縮到一邊去,不解,眼神委屈且無辜。
這個時候在村里,只要院子里不斷有人走進走出,有歡聲笑語傳出,那么不用問,是這家在外地的人回來了。但還有一些院子,仍然是寂靜落寞的,院子里的人在家坐不住,有時在院門口站一站,望一望胡同口,有時在村口站一站,望一望遠處的路口。雖然在電話里,遠方的人早已告訴了歸期。
老母親早已將廂房里拾掇得干干凈凈,棉被新絮了棉花,曬了又曬,松松軟軟,好像把陽光裹在了里面。每次曬時,老母親都是微微笑著的,仿佛看到了不久后將要到來的一個夜晚,歸來的孩子蓋上棉被,舒舒服服地睡著了,就像小時候在自己跟前一樣。
不斷有人從四面八方趕來。對在外的人來說,進了臘月的村莊,是心中地圖上一個最溫情的原點,無論路途多遠,行程多波折,是一定要回去的。擠火車的難和累,坐客車的長途顛簸……一切都是值得的。只要能順順利利回家,看到親人的笑臉。
進入臘月的村莊,一掃往日的沉寂,生動活潑起來。清脆的爆竹聲零零碎碎地炸響,悠長地回蕩在大街小巷里。在夜晚,煙花時不時綻放,將村莊的天空涂染得絢麗多姿。
臘月,是新春的門檻。踏進這個門檻,年在爆竹聲中,貿貿然從遠處趕來,跟在后面施施然而來的,是春天。她的背后,花紅柳綠,春光燦爛。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