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國潮|古代的國產頂級輕奢——銅胎掐絲琺瑯鸚鵡擺件
專屬于中國
它的美讓人難以抗拒
即便穿越了600多年的時光
依舊驚艷著
世界
這就是起于元朝的銅胎掐絲琺瑯工藝
因為盛行于明景泰年間
所以被叫做景泰藍
2006年
景泰藍制作工藝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而今天文物的主角
就是這個館藏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由此工藝制作而成的
銅胎掐絲琺瑯鸚鵡擺件
我仔細端詳
會發現這個鸚鵡的身體微微彎曲
扭著腦袋
有著倔強的小眼神
它的嘴巴微微張開
偷感十足
它似乎在說你們蛐蛐我啥呢
仔細端詳
會發現它的羽毛鮮艷而典雅
充滿了寶石的光澤
鸚鵡,同“應有”
寓意“應有盡有”
又與“英武”諧音
有“英明神武”的寓意
銅胎掐絲琺瑯
是一種將銅與琺瑯結合
經過多道工序燒制而成的工藝品
其藝術特點可用
形、紋、色、光
四字來概括
工藝繁瑣、復雜
代表著中華民族傳統工藝的巔峰
清朝年間
乾隆作為“國服第一藝術總監”
在他喜好的推動下
景泰藍成品種類空前豐富
宮廷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它的身影
工藝水平走向鼎盛
當時
乾隆在各地“海選”能工巧匠
而揚州
有個琺瑯大王叫王世雄
在選拔中脫穎而出
乘船經運河北上進了宮
隨他而去的還有江南景泰藍的特色
藍綠冷色調
細膩風格
園林、花卉、運河元素等等
揚州,古代的國際大都會
元朝
大運河被成功裁彎取直后縱貫了南北
明清時期
揚州因鹽業發達
一躍成為運河上最為繁榮的城市
而經濟的繁榮
也促使揚州成為了著名的藝術中心
很多精美的藝術品
皆通過運河來到此地
這里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街區之一
揚州的東關街
東關街的后邊
就是東關城門
它的對面呢
是古運河
以及古運河上的東關碼頭
那個碼頭早在唐代就有了
是運河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碼頭
有碼頭就意味著有物流
有人流
因此催生出這條繁華的街巷
這里曾經是揚州舊時的中心CBD
揚州的商業文化、宗教文化、園林文化
大多在這里起源
那大量的揚州文人
以及揚州的手藝人
也是從這里走上運河
北上或是南下
傳播著揚州的文化
正是因為這條運河
才使得揚州在歷史上即便歷經劫難
但依舊能夠浴火重生
那其實揚州文化
就是由運河孕育出的
一種包容南北的移民文化
我們今天
在博物館里邊看到的那只小鸚鵡
恰恰是這種南北文化交融最好的見證
鸚鵡的翅膀是藍白黑三色交疊
而它的腹部和尾部是純凈的白色
就像雪一樣
你看這個白色
就像是運河上翻涌的浪花一樣
靈動而活潑
而藍色呢
像這條流淌了2,500多年的運河
深邃而悠遠
那黑色又給它增加了一分
宮廷器物的端莊和大氣
或許匠人當年在做這只鸚鵡的時候
他心里邊泛起的
就是對運河
這一片蔥蘢綠意的最好的思念
他似乎在告訴我們
即便時光流轉
但是文化的傳承和對藝術的追求
永遠不會停止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