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渝構建產業體系深化協作 “四項行動”全面起勢見效
2024年,在魯渝協作歷史上是有著標志性意義的一年。
自2010年建立起合作伙伴關系以來,山東與重慶在各領域的協作已歷經十余年。2024年,魯渝之間在產業協作上日益緊密、持續深化——僅僅在今年下半年,魯渝之間就在兩地展開了舉辦多場產業對接交流活動,并組織了大批企業家赴兩地考察、探討投資合作。
正是這一年,魯渝產業協作已從最初的單個項目、少數產業幫扶進入到構建產業體系深度合作層面。
從2018年開始,山東在新舊動能轉換變革中開始重點打造“十強產業”集群;2023年,重慶提出“33618”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目標。從產業門類上看,二者著力打造的目標產業關聯度、匹配度極高。作為北方經濟第一大省、作為全國新舊動能轉換的先行者,山東省對重慶市制造業轉型升級能夠產生積極的帶動作用,山東企業也能在投資重慶中獲得資源和市場方面的回報。
如今,魯渝兩省市正系統謀劃,推動特色產業提升、產業集群打造、消費幫扶助農增收、勞務協作提質“四項行動”全面起勢見效。雙方所形成的資源互用、產業互補、經濟互助格局,結出累累碩果。
產業協作向縱深推進
12月4日至6日,2024魯渝產業協作青島推介會舉辦。
在2024魯渝產業協作青島推介會期間,一方面,來自青島的參會企業代表與重慶市相關部門及企業進行了精準對接,達成了多項合作意向;另一方面,重慶方嘉賓實地考察了海爾集團、海信研究發展中心、康大食品有限公司、明月海藻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積極在智能制造、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等領域探索潛在的合作機遇。
其中,作為國內“預制菜”產業標桿企業——青島安宜美食品公司與重慶綦江區達成合作意向,渝北區農業農村委、黔江區農業農村委也表達了對“全食材供應鏈”項目強烈的合作意向。重慶市永川區駐京津冀招商局、重慶市萬州區招商投資促進局則與青島兩家擁有中科院背景的清潔能源企業——中科聚能環保有限公司與中科業態陽光(青島)有限公司現場初步達成合作意向。
青島是山東乃至黃河流域的經濟龍頭城市,重慶是西部地區的工業重鎮,雙方的合作既是兩大區域龍頭城市的牽手,也是魯渝兩省市之間產業協作的縮影。
今年以來,特別是下半年,魯渝兩省市之間產業層面的合作往來日益密集。
2024年8月6日至8日,“鏈上魯渝”產業協作(智能裝備)賦能活動在山東省濰坊市舉辦。活動舉行了產業協作項目集中簽約儀式,涉及智能裝備、新材料、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等多個領域。魯渝兩省市100余家企業進行了深入洽談合作。
10月21日至23日,第二屆“齊魯名企巴渝行”投資洽談暨現代化產業體系融合發展交流活動在重慶舉行。期間同步舉辦魯渝農業企業家對接交流會及魯渝產業合作分組座談會等平行活動,魯渝兩省市相關負責人員及150余家汽車、裝備制造、新能源、食品及農產品加工、文化旅游等產業領域重點企業負責人齊聚山城,共商合作大計。
10月28日至10月31日,“鏈上魯渝·協作賦能”產業協作對接活動(化工專題)在重慶聯合舉辦。活動聚焦兩地化工產業協作,來自重慶市經濟信息委、山東省工信廳、有關區縣經濟信息委有關負責人及濱化集團、大地鹽化、赫邦化工、氯堿協會等9家山東企業和行業協會共同開展了實地考察、技術交流和合作研討,為兩地化工產業鏈供應鏈跨空間資源配置鋪設了新路子。
11月13日,“鏈上魯渝”協作賦能(紡織產業)對接交流會在重慶舉辦。現場,來自山東鴻天、齊魯宏業、泰和紡織等43家山東紡織企業與重慶立泰服飾、凱凱服飾、指南針服裝產業平臺等5家重慶本地紡織企業和平臺代表參會,共同探索產業協作的新模式和新路徑。
11月25日至29日,魯渝農業企業家交流對接齊魯行活動在山東舉辦,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及縣市區13家企業代表組成考察團,先后深入山東省濟寧市、濰坊市、威海市等地,實地考察11個農業產業示范園區。
11月27日至29日,2024魯渝協作產業合作交流會在山東威海成功舉辦,重慶企業代表及70余家來自山東省威海市、煙臺市、青島市、菏澤市的食品及農產品加工、農業種養殖、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及新材料等龍頭企業代表共商產業協作發展大計。
產業興則百業興,產業強則經濟強。山東與重慶建立協作關系14年以來,產業協作形成的這股熱潮已成為東西部協作的重中之重。
“‘齊魯名企巴渝行’是創新協作機制、拓展協作領域、深化全方位合作的重要平臺。”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二級巡視員崔霞表示,今年以來,山東和重慶緊緊圍繞實施特色產業提升、產業集群打造、消費幫扶助農增收、勞務協作提升“四項行動”,各層面交往更加頻繁、合作更加密切、成效持續顯現。山東企業來渝投資項目覆蓋汽車、先進材料、智能裝備等多個領域,為魯渝全方位高質量的產業協作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四項行動”起勢見效
魯渝產業協作之所以能全面、深入開展,與兩省市優勢產業趨同不無關聯。
2023年,重慶市提出打造33618制造業集群體系:其中,三大萬億級主導產業集群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和先進材料;三大五千億級支柱產業集群為智能裝備及智能制造、食品及農產品加工和軟件信息服務;六大千億級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包括新型顯示、高端摩托車、輕合金材料、輕紡、生物醫藥和新能源及新型儲能。
早在2018年開始,山東省在新舊動能轉換變革中開始重點打造“十強產業”集群,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現代海洋產業、醫養健康產業、高端化工產業、現代高效農業、文旅產業和現代輕工紡織產業。
對比兩省市計劃打造的目標優勢產業,可見相似度、匹配度極高。
在農業上,山東是全國農業第一大省,產出了約占全國8%的糧食、11%的水果、12%的蔬菜、13%的水產品;在漁業產值、肉蛋奶產量方面,均位居全國第一。尤其是,在農業科技、農產品深加工、農業產業化上,山東在全國更是遙遙領先。山東是農業產業化的發源地,探索形成的“諸城模式”“濰坊模式”“壽光模式”享譽全國。這也正是重慶農業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向。
眾所周知,川渝地區居民愛吃辣。但在辣椒行業,卻有著“世界辣椒看中國,中國辣椒看膠州”的說法,青島膠州作為全國最大的辣椒加工出口集散地,占據著全國七成的辣椒市場份額。作為辣椒產業集群的領頭企業,青島柏蘭集團有限公司近年來形成了一個涵蓋辣椒育種、種植、加工、出口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該公司常務副總郭芳表示,“期待與重慶的企業攜手合作,不斷拓展辣椒的精深加工鏈條,共同促進‘紅產業’的繁榮發展。”
在工業上,雙方在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新型顯示、新一代電子信息、先進材料等諸多產業上有著共同的發展目標。中國重汽與濰柴動力是全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以及零部件生產商,海信集團彩電出貨量在全球排名第二,萬華化學則是全球化工新材料的龍頭企業……
魯渝產業協作是政府引導下的市場化行為,互補的產業優勢是構成雙方頻繁經濟往來的基礎。
從2018年至今,作為全國新舊動能轉換先行者、探路者,山東經過多年改革,“十強”產業集群已實現了傳統優勢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轉型升級。山東在技術、人才、產品等層面的產業優勢可幫助重慶快速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而作為中國西部經濟重鎮,重慶也有著自身的獨特優勢。重慶有著豐富的資源稟賦——已發現并開采的礦產有40余種,約占世界已知礦種的27%。其中,天然氣儲量達3200億立方米,鋁土礦儲量7400萬噸,鍶礦儲量185萬噸,居全國第一。重慶擁有眾多自然和人文景觀,如長江三峽、大足石刻、武隆喀斯特等吸引著全國的游客。
同時,重慶所在川渝地區人口上億,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重慶在西部區域市場具有較強的輻射力。這正是山東企業、投資者所看重的。
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重慶市駐山東掛職干部管理組組長鄧濤表示,近年來,魯渝兩省結合重慶“33618”制造業集群體系和山東“十強產業”體系,用好兩地商會、協會、校友會等平臺資源,持續引薦在魯企業赴渝投資考察、落戶。魯渝兩地各層面的交往日益頻繁,合作關系不斷深化,合作成效持續顯現。
隨著魯渝產業協作持續緊密、深化,所形成的資源互用、產業互補、經濟互助格局,已結出累累碩果。
在第二屆“齊魯名企巴渝行”投資洽談暨現代化產業體系融合發展交流活動上,就有云陽縣水利局與山東蘭芝電氣有限公司簽約蘭芝智能儀表生產項目,重慶市開州區人民政府與山東魯抗三葉開發有限公司簽約魯渝金銀花生產基地及加工項目,武隆區人民政府與山東亨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簽約武隆仙女山山海緣項目等25個項目現場簽約,涉及農業、機械制造、生物醫藥、文旅等多個產業。
據統計,近5年來,魯渝協作共簽約產業項目526個,簽約額超過2000億元。
按照規劃,山東省、重慶市系統謀劃,綜合施策,正推動特色產業提升、產業集群打造、消費幫扶助農增收、勞務協作提質“四項行動”全面起勢見效。
其中,“四項行動”方案開展《山東重慶產業對比分析》課題研究,編制《魯渝產業協作機會清單》,摸清底數基礎,列出具體舉措,讓每項行動都有清晰的“行軍圖”;涉及的6個特色產業、5個產業集群實現“一業一策”“一群一策”,7個勞務品牌、4大消費協作行動實現“一品一案”“一事一案”;既有著眼2034年的產業布局、鏈條塑造等長遠謀劃,又有到2027年“跳一跳、夠得著”的具體目標,“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
比如,特色中藥材產業集群,計劃2027年種植規模在現有基礎上提升20%以上,加工產值增長30%以上,全產業鏈產值達到30億元;“重慶火鍋師傅”勞務品牌,計劃2027年帶動農村人口就業上100萬,年均務工收入增長15%以上……
根據初步統計,截至目前,圍繞“四項行動”共設立魯渝協作項目234個,投入協作資金5.68億元,占魯渝協作資金總數的78.02%。
山東省協作重慶干部管理組負責人表示,魯渝雙方正致力于構建更加緊密的產業鏈合作關系,進一步拓寬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模式,攜手打造更多高質量的項目,推動魯渝協作向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縱深邁進。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