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首頁 > 首頁 > 泰山政情 > 正文
  • 黨報熱點丨以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為引領,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堅持攀“高”逐“新”、向“質”圖強 數智化點燃振興泰安“強引擎”



    ? ? ? ?時光向前,為者常至。2024年12月13日至16日,2024年下半年全市重點項目現場推進會暨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決戰2025動員大會召開。與會人員進企業,到車間,看變化,談經驗,共同謀劃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的新發展。

      歲月不居,時光如流。從2022年春天出發,泰安以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為引領,科學謀劃,精準施策,上下同心,砥礪奮斗。兩年多來,全市各級牢牢把握“一業定乾坤”導向,抓牢抓實“鏈長制”,打出系列“組合拳”,不斷深化產業協同、數字賦能、能源革命、金融助力、技改升級、物流增效,“441X”現代產業體系加速形成,工業經濟實現總量質量雙突破、速度效益雙提升。

      逐新無境,日日又新。近年來,泰安乘“數”逐“新”,以“智”求“質”,加持和美城市建設、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布局未來產業新賽道,一幅山河錦繡、國泰民安的壯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道路決定方向,保證走得對、走得通;道路詮釋方法,保證走得穩、走得好;道路蘊含規律,保證走得快、走得遠。泰安今天的發展活力,源自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制造業、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和黨的二十大關于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戰略部署,源自全市上下以振興泰安時不我待的歷史責任感,樹立大抓數字經濟的鮮明導向,堅持數字化賦能產業發展,努力在數字時代大變革中搶占發展先機,推動全市經濟在新賽道上跑出加速度。

      如今,泰安高質量發展的浪潮持續涌動:新型工業化強市加力提速,產業升級邁上綠色、智能、高端之路;智慧運營平臺、智慧政務等創新應用遍地開花,讓城市管理更加高效便捷;智慧現代農業蓬勃興起,推動鄉村振興縱深推進;綠色能源、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風頭正勁,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如今,泰安高質量發展的底氣更足,勢頭更勁,前景更好。

      數智賦能

      新型工業化蹄疾步穩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以國家標準提升引領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支持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數智化是“數字化+智能化”的有機融合,是新型工業化的鮮明特征,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時代途徑,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

      在2024年下半年全市重點項目現場推進會暨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決戰2025動員大會上,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楊洪濤強調,縱深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未來產業,推動工業經濟實現量的更快增長和質的更大提升。

      近年來,一條條數字化改造后的智能生產線讓眾多傳統企業老樹著花;一臺臺高端智能裝備填補行業空白,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綠色工廠生機無限……在泰安,新型工業化進程正發生新的變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特征日益鮮明。

      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更是泰安的深厚“家底”?。我市充分發揮鏈主企業、行業龍頭、產業鏈關鍵節點企業的帶動作用,示范引領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找準綠色低碳轉型短板,有計劃分步驟開展技術改造,不斷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數據顯示,瑞星集團實施的氨基肥節能環保技術改造項目,年綜合能耗降低40%,噸尿素成本下降200元;漢威集團研發采用新工藝,將硫酸二乙酯的副產品硫酸用于異辛酸生產,僅增加了一套乙醇蒸餾設備,就有效解決了副產硫酸處理問題,每噸節省硫酸處理費用約50元,還降低了異辛酸生產成本約240元。

      加快推動制造業數字智能化轉型,既是大勢所趨、形勢所迫,更是泰安發展所需。潤通齒輪是我市汽車及零部件行業骨干企業,企業主導產品為商用車發動機齒輪、變速箱齒輪、差速器齒輪以及車橋精密鑄鍛件。在企業新建的智能化生產車間,記者注意到,齒輪制造的生產過程與數字技術已經開始深度融合。“通過建設全數字化協同工業互聯網平臺,我們實現了數字化智能化生產,生產效率提高30%,產品合格率從95.6%提高到99.8%,綜合成本降低15%,單件產品能耗降低10%。”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通過“數實”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了企業節能、降本、提質、增效,不斷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舉一綱而萬目張。我市把“數轉智改”作為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引領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抓手,全方位、多場景、深層次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泰安制造的“含智量”“含綠量”“含金量”。

      石橫特鋼綠色低碳智能工廠項目搭建零碳智慧管控中心,配套全流程能效平衡系統,在生產效率提升68%、運營成本下降47%的基礎上,能耗降低12%、二氧化碳排放降低8%,石橫特鋼成為全省首個全面完成數字化改造的鋼鐵產業集群,是全省首家鋼鐵數字工廠,成功入選“國家級數字領航企業”。魯中汽車零部件綠色智造涂裝工廠項目新上國際領先的智能涂裝線,建成省內首條一體化自動裝供注塑線,實現由單一噴涂共享工廠向汽車配件綜合供應商轉變,不僅與周邊200余家企業構建起協作配套關系,更和重汽、吉利、比亞迪等知名車企達成了緊密合作。

      企業體量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不同,要走的轉型之路也就不同。為此,我市成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服務聯盟,下沉企業一線,對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一企一策”拿出轉型方案,培育更多數字化轉型成功案例和標桿企業,遴選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模式,累計創建石橫特鋼“數字領航企業”等國家級融合發展示范項目5個,中聯水泥等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場景)7個;建成省級“晨星工廠”入庫企業302家,省級智能工廠(車間、場景、供應商)151個;恒信高科“數字孿生工廠”等32個項目入選省級融合發展示范名單;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覆蓋率達87.4%。

      數字化轉型要從打地基開始,夯實數字基礎設施、軟件產業支撐、人才智力支持、轉型服務體系、安全體系建設等基礎支撐。我市以數轉智改應用場景為牽引,累計培育軟件工程技術中心7家,入選省級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19個,省級首版次高端軟件47個;聚焦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及相關服務業等重點行業,持續培強龍頭骨干企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展加力提速。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工業領域要推進綠色制造,建設綠色制造體系。聚焦綠色轉型的重點環節和短板弱項,市委、市政府統籌謀劃、系統推進,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推動工業全面綠色低碳轉型。

      行走在寧陽化工園區,感受到的是現代工業與自然和諧共生。腳下是寬闊平坦的道路,兩旁綠化帶中,精心修剪的灌木與四季常青的樹木交相輝映,不僅美化了環境,更似一道道綠色的屏障,默默守護著這片土地的清新與安寧。

      空氣中,雖然不可避免地夾雜著淡淡的工業氣息,但更多的是經過嚴格處理的清新,這得益于園區內先進的廢氣處理系統和綠色生產流程。園區建成公共管廊,以晉煤明升達、恒信高科等企業為龍頭,打造以“氣化島、動力島、環保島”為核心的產業生態圈,為園區上下游企業提供氫氣、氮氣等工業氣體及液氨等液體原料,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園區協同發展。整個寧陽化工園區,就像是一幅精心繪制的工業風景畫,既展現了人類智慧在科技進步與環境保護上的卓越成就,又保留了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愿景。

      推動工業綠色化高端化轉型發展,是一項長期工程、系統工程,我們將緊緊抓住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省黃河戰略先行區建設的機遇,多管齊下、綜合施策,持之以恒抓下去,大力推動全市工業綠色化、高端化發展。

      數智增效

      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習近平總書記在杭州考察時指出,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我市借助大數據、5G、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以“繡花”功夫不斷為城市治理賦能,推進城市治理更加智能化、精細化、高效化。如今,數智信息技術已融入這座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管理更精細、生活更美好的智慧城市“樣本”正加速形成。

      數字化技術讓民生服務更加精準有效。11月10日0時,泰山城區熱力有限公司各供熱站閥門全面開啟,熱水即沿管道奔流至城區千家萬戶,彼時,穿梭于城市之間、游走于大街小巷的那“一抹紅”,讓這個冬天更有“溫度”。當前,融合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的智慧供熱方式,正在逐漸取代傳統供熱。

      在岱宗坊換熱站,轄區服務員正在通過智慧供熱平臺監控轄區供熱運行情況,實時滾動的綜合室外溫度、末端戶內室溫、管網和供回水情況,讓轄區服務員根據平臺自動計算的適配溫度和流量進行遠程調節。泰山城區熱力有限公司緊盯“智慧+供熱”新模式,聚力打造客戶服務系統、熱力熱網監控系統、能源管理平臺、全光纖熱力管道安全監測系統等,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實現了換熱站全自動無人值守、全網水力工況平衡自動調節、能耗數據自動統計分析、供熱系統負荷預測、室溫在線采集等工作歸集。平日里,憑經驗“看天供暖”的傳統模式,經過企業主動轉型升級,推動供熱智能化、可視化、遠程化操控,供暖系統的“知冷知熱”成為泰山城區熱力有限公司今年打響民生服務升級的“第一槍”。

      地下管網數字化監管,是泰安推動城市“數治”的一個縮影。走進泰山城建智慧運營平臺指揮調度大廳,大屏幕上正實時顯示著泰城各條供水管網的運行情況,從原水到制水再到供水各環節運轉情況時刻在線,達標自來水被源源不斷送至千家萬戶。

      圍繞泰安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的建設泰安創新型城市總體規劃,泰山城建集團聚焦管網綜合管理、智慧辦公、民生服務、指揮調度等多個領域開展數字應用創新,依托已有的管網數據,充分利用物聯網、元宇宙、衛星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實時接入各類管網在線動態監測數據,高標準打造了“地下綜合管線一張網”——泰山城建智慧運營平臺。泰安市190平方公里的城市版圖在平臺中全方位顯示,1640公里的供水、2122.63公里的供氣、1385公里的供熱管網及1744公里的排水管網等設施運行情況在平臺中實時報送,有效推動了民生服務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實現了從源頭供給到終端使用全流程監測“一網統管”。

      在泰安市長城路北頭,一座由22個普通停車位改造的立體停車樓醒目地矗立在泰創大廈樓前,停車樓內132個停車位上停滿了游客及周邊群眾的車輛,便捷的停車模式源于泰山城建集團自主研發的“泰山易停”小程序提供的停車引導服務。在小程序中,全市256個公共停車場、97處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共享停車場、40條道路停車泊位及70條臨時停車路段的位置導航數據,7.3萬個停車位信息一覽無余。龐大的智慧停車網絡遍布泰安城區各個角落。

      “‘泰山易停’城市級智慧出行平臺面向社會全面開放,平臺運用無線通信、GPS定位、大數據等多項數字技術和多種設備終端,對城市停車位進行采集、規劃、管理等多項技術處理,以無人值守、智能泊車為亮點功能,為市民和游客提供精細化的停車場余位顯示、停車引導等服務,并根據市民和游客的出行需求提前制定停車方案。多項數字化舉措進一步改善了市民和游客的停車體驗,停車難得到有效緩解。”泰山城建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推動城市停車變革的同時,泰山城建集團深挖停車數據價值,對存儲的1170多萬條結構化數據和1150余萬條非結構化數據進行分類整理和深度梳理,整理挖掘出有運營價值的數據1200萬余條,泰山農村商業銀行和泰安銀行評估后,對“泰山易停”停車數據資產進行授信并發放貸款1500萬元,該案例成為泰安首個將自身運營數據資產變現的成功案例。

      以數字化賦能城市治理,整合打通數據是基礎。泰安市以高質量數據共享為支撐,不斷深化“一網通辦”改革,加快“無證明城市”建設,推動政務服務效能持續提升。目前,泰安市已打造集數據采集、數據處理、監測管理、預測預警、可視化平臺于一體的大數據平臺,完成省、市數據共享高速通道建設,形成了全市“數據中樞”。

      隨著數字化建設的加快推進,行政效能也持續提升。目前,泰安市一體化大數據平臺已匯聚41個部門單位共81個系統約85億條數據;泰安市整合19個部門的自助設備功能,推出集“自助申報、證明打印、便民查詢、自助繳費、全市通辦”等功能于一體的“泰好辦”自助服務終端,并實現市、縣、鄉、村四級服務站點全覆蓋;泰安市累計打通部門業務系統12個,實現數據信息共享推送,推出可用電子證照證明252類,實行告知承諾事項達377個,市、縣兩級已建成“無證明大廳”,共打造“無證明窗口”822個。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在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道路上,泰安市將加倍努力,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數智助力

      繪就鄉村和美畫卷

      科技改變世界,數字點亮生活。如今,泰安市正以一種全新的姿態引領著農業現代化的潮流。近年來,泰安市大力發展智慧農業,通過推廣智能農業設備和技術、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建立鄉村治理信息平臺等一系列創新舉措,為農業現代化注入了強勁動力。

      無論身在何處,只要手機在手,就能看到池塘里各種指標的變化,監測水質,遙控指揮增氧、投餌。對于東平縣新湖鎮的養殖戶來說,這在以前是想也沒想過的事。如今,提起智能化養殖,新湖鎮前泊村養殖大戶戚甫泉連連稱贊。“我能一邊干著別的活,一邊通過手機了解水質變化,看各項數據。出現病蟲害時,手機會自動報警,這樣我就能及時處理,省時省力。”戚甫泉一邊說一邊拿出手機演示,手機頁面顯示著池塘的水溫、pH值、投喂時間等數據。

      一端是養殖戶的手機App,另一端是新湖鎮智慧漁業大數據平臺。在這個大數據平臺上,養殖示范區的24小時水質監測、實時監控、溯源記錄、喂養記錄等指標全部被納入系統監測管理。“這個智慧漁業平臺是今年四五月份開始打造的,主要服務養殖群眾。”新湖鎮黨委副書記李洪武說,平臺自今年6月份進行試運營以來,已經實現了養殖數據化、操作智能化,通過平臺可遠程查看養殖場水質及魚蝦生長狀況。同時,通過這個平臺,新湖鎮為銷售的魚蝦設置了獨立的二維碼,實現了一物一碼全程溯源,做到“去向可查、責任可追”。

      李洪武介紹,新湖鎮的生態漁業分為4個區域,分別是藕蝦套養示范區、淡水魚苗繁育示范區、小龍蝦精養示范區、設施漁業示范區,目前,已有3個示范區安裝了智慧平臺系統。“原來是3個人管1個池塘,現在1個人能管3個池塘,勞動力成本、養殖成本降低了,管理也更科學了。這一反一正,得利相當于翻了三番。”李洪武說。

      智慧大棚也是泰安市智慧農業的一大亮點。在岱岳區夏張鎮朱家莊村,由泰安聯通建設的9座智慧大棚極大地節省了村委的人力、物力。原本每天需要由4位村民花費2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卷簾、卷膜工作,現在僅需要1位管理員在手機上輕輕一點即可快速完成;村民不再需要每天為大棚澆水,大棚的自動灌溉功能可以根據每座大棚內部的水肥情況,差異化地進行精準補水、補肥,相較于傳統灌溉、施肥方式,這種智慧化方式能節省近1/5的水肥資源。目前,在朱家莊村,手機已成為“新農具”,智慧大棚里實時產生的數據已成為“新農資”。

      除了農業生產環節智能化,泰安市還積極探索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在農業管理中的應用。國家生豬市場—山東市場的運營就是一個典型案例。該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為農戶提供生豬價格、市場趨勢等信息,幫助他們作出更加精準的決策。同時,該平臺還實現了生豬交易線上化,提高了交易效率和透明度,為農業生產的精細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鄉村治理上,智慧化正在不斷賦能基層精細化治理,助推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注意了,注意了,定于今天下午5時在村南小廣場上……”泰山區邱家店鎮王林坡村“兩委”干部張欽增正在使用手機App上的“云喇叭”進行廣播,村內的大喇叭同時傳出廣播內容,村民有效接收到了信息。記者了解到,“云喇叭”智能硬件產品的優點是隨時隨地可以通過手機App在大喇叭上進行廣播,能極大地提高通知效率。

      “以前村里有事村委會的人得挨家挨戶上門通知,現在方便了,他們通過平臺就能一鍵喊話,很快就能把消息告知村民。”張欽增告訴記者,數字鄉村平臺極大地提高了鄉村治理效率。針對王林坡村在村務管理等方面的需求,泰安聯通為其量身定制了數字鄉村解決方案,為村集體部署了數字鄉村工作平臺,通過PC端、手機App,實現了高效的線上村民人口管理、信息發布與收集、便民服務等,解決了“信息孤島”等村務痛點。

      泰山區五馬市場承載了泰城30余年的人間煙火。今年8月,新五馬智慧農貿港正式交付,泰城農批產業迎來了智慧農商新紀元。新五馬智慧農貿港作為山東省現代服務業重點項目、泰安市重點民生工程,是集批零交易、冷鏈物流、數字電商、金融服務、農副產品加工、商務商業配套等于一體的魯中一站式智慧農商基地,致力于打造省級現代智慧農商產業新典范。項目一期·商貿流通區被規劃為肉、禽、蛋、水產、副食、糧油等全業態的批發交易區和智慧農貿、生活配套、餐飲娛樂等融合的鄰里中心零售交易區。項目不僅為泰安引進了農批、農貿品牌運營理念,同時,還建設了智慧運營大數據平臺,讓五馬市場實現蝶變升級。12月18日,新五馬智慧農貿港建成的泰安市智慧農商大數據中心正式啟用,將為農副產品供應鏈金融落地筑牢根基,也將為推動泰城農商產業升級發展貢獻積極力量。

      在數智化技術賦能數字鄉村建設的進程中,一幅政務提速、信息通達、數據安全的“智”美鄉村新畫卷已徐徐展開。展望未來,泰安市將通過大力推動數字技術和農業發展深度融合,奮力推進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繪就新時代鄉村振興壯美畫卷。

      數智加持

      超前布局未來產業新賽道

      以數智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是世界發展的潮流。前不久,《咬文嚼字》發布2024年十大流行語,“未來產業”“數智化”“智能向善”榜上有名。新質生產力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12月23日,“逐夢空天引領未來”泰安市未來空間產業招商推介會暨第四季度“項目簽約大比拼”活動舉行,引導全市各級樹牢抓新型工業化必須抓招商、抓項目的理念,堅定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抓未來產業、抓新賽道的決心,以高質量產業項目推動高質量發展。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市委、市政府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登高望遠、奮力爭先,堅持攀“高”逐“新”、向“質”圖強,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加快構建現代制造業新體系;超前布局未來產業,搶占行業制高點,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為泰安發展注入活力源。

      聚焦打造高端裝備和智能制造全產業鏈條,我市與成都國星宇航公司共同謀劃的衛星互聯網產業基地正在建設集設計開發、工藝制造、集成測試等環節于一體的先進技術研發平臺,并依托“泰安城市星鏈”項目,設計、研制、發射并在軌運營由10顆高分辨率AI“通感算”一體衛星及2顆AI計算衛星組成的城市星鏈,實現高分辨率普查詳查結合的遙感監測與海量地面終端的窄帶物聯通信等應用需求。同時,延伸衛星數據應用場景,通過科普互動、火箭觀摩等方式,引領游客探索科學原理,激發游客對科技創新的求知探索欲,推動形成產、研、學互促的良好發展局面,促進新形勢下航空教育事業和空間信息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

      “項目建成后,將成為一個科技與文化相碰撞、生產和教育相結合、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綜合型、一體化、多功能衛星互聯網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助力我市構建全產業鏈智能制造新格局。”項目負責人介紹。

      新興產業是動能轉換的“加速器”,是區域競爭的新領域,也是彎道超車的新賽道。我市立足產業變革需求,依托泰安優勢,大力發展衛星、新一代信息技術、儲能等產業。

      在汶河空天經濟產業園,東方空間運載火箭生產制造基地項目已落地建設,總投資6億元,主要建設總裝廠房及研發樓、仿真中心等配套服務設施,將有力推動衛星制造、火箭總裝測試等產業在我市實現全鏈條閉環布局;泰山通航飛行基地項目已開通泰安(泰山)—水城淮北—安徽黃山的固定航線,正在籌備泰山—青島、泰山—日照、泰山—黃河入海口等精品航空觀光線路;我市加快推進抽水蓄能二期及中電建、中能建壓縮空氣儲能等36個在建、續建項目建設,推動首航儲能100MW二氧化碳儲能電站、寬溫固態鋰電池、天寶光伏復合等項目盡早開工,力促瑞福鋰業年產3萬噸碳酸鋰、超威動力儲能電池等項目建成投用,著力打造千萬千瓦級“儲能之都”和“泰山鋰谷”,進一步膨脹產業規模,提升我市新能源產業的影響力。

      從謀劃衛星互聯網產業基地建設到成功發射“泰安號”衛星,再到“泰安城市星鏈”項目簽約,標志著泰安市在布局未來科技版圖、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上邁出了堅實步伐。一系列對新興產業的探索不僅為泰安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更在全國范圍內樹立了衛星互聯網應用與創新發展的典范,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空天信息時代,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寒盡春生,希望在前。

      振興泰安,功在不舍。我們要以“不信東風喚不回”的信心、“萬水千山只等閑”的雄心、“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在新型工業化強市大道上登高望遠不停息,奮力爭先勇登攀,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全力開創泰安更加美好的發展春天!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王漢友 張中乾 審核 晁彤彤】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