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的目標——登高望遠再加油 久久為功行必至
□泰安日報編輯部
山海新晨。2024年12月16日,又是泰安發展史上的關鍵節點,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決戰2025動員大會召開,市委、市政府旗幟鮮明地宣告:堅定不移推進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登高望遠、奮力爭先,以背水一戰的勇氣和魄力,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盡最大努力,爭取最大成果,決戰決勝2025年,奮力實現新型工業化“十四五”各項目標任務,不斷開創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局面。
宣告來自優異的答卷:面對國際環境嚴峻、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的經濟形勢,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不移實施新型工業化強市戰略,頂住壓力、沉著應變、綜合施策,全力以赴抓雙招雙引、抓建設推進、抓服務保障,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相繼落地開工、建成運營、投產達效。下半年全市重點項目現場推進會觀摩的29個項目,今年計劃投資156.9億元,目前年度投資已完成151.39億元,完成率達96.49%,不少項目規劃建設標準高,市場前景好,實現了鏈式集聚、協同發展。
宣告來自未來的信心:從泰安新型儲能產業示范基地項目到國際氟硅新材料產業園暨興泰電子級硅烷項目,從浪潮智能終端(新泰)產業基地項目到泰安衛星互聯網產業園項目,一系列新場景、新產業、新模式不斷涌現,都體現了新發展理念,強化了創新這個第一動力,搶占了產業新賽道。
宣告來自自身的清醒:雄關漫道,自當策馬揚鞭;重任在肩,更須砥礪奮進。全市各級要繼續登高望遠、奮力爭先,以時不我待的拼搏意識、決戰決勝的戰斗姿態,再加壓、再沖刺,奮力實現新型工業化“十四五”目標任務,為建設現代化強市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會當凌絕頂,我們誓言如山。一個個活力迸涌的項目、一項項蓬勃發展的新興產業,令人倍感振奮、信心滿懷: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堅定信念,新型工業化的抉擇
不忘來時路,方知向何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工業化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夢具體到工業戰線就是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基礎和核心動力。
面對各地競相發展的大勢大潮,2021年末,市委、市政府直面矛盾,深刻分析泰安落后的根源,從泰安發展的差距在工業、經濟的短板在工業、發展的潛力和現實出路也在工業的實際研判,作出了實施新型工業化強市戰略的抉擇。2022年初,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楊洪濤在泰安市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動員大會上提出:“沒有新型工業化作支撐,現代化強市建設就是空中樓閣,奮力爭先就會變成一句空話,推進共同富裕就是空頭支票”,向全市發出動員令,踏上新型工業化強市新征程。
新型工業化強市戰略啟動實施以來,全市各級堅持工業“一業定乾坤”導向,抓牢抓實“鏈長制”,打出系列組合拳,注重系統集成、突出重點、鏈式發展,不斷深化產業協同、數字賦能、能源革命、金融助力、技改升級、物流增效,推動“441X”現代產業體系加速形成,全市工業經濟實現總量質量雙突破、速度效益雙提升。我市地方財政基本擺脫了對煤炭、房地產、泰山門票收入的過度依賴。
如果不是新型工業化,泰安將在時代發展大潮中踟躕不前,處于不進反退境地。
如果不是新型工業化,在煤炭和房地產減收如此嚴重的情況下,“坐吃山空”的日子將會非常難過。
實踐證明,市委、市政府超前謀劃、先行推進新型工業化強市戰略,符合黨中央決策部署,符合省委工作要求,符合泰安發展實際,思路是正確的,措施是得力的,成效有目共睹。對于泰安來說,新型工業化強市戰略是振興泰安的戰略抉擇,是趕超發展的唯一道路。
卻顧所來徑,豪情滿胸懷。
我們堅定信念,信心來自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大戰略指引,來自三年來推進新型工業化強市戰略的實踐真知。
推進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三年來,全市上下抓工業的思想越來越統一,本領越來越豐富,越干越有盼頭,越干越有勁頭,積累了大量的資源、人才和經驗。明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做好明年經濟工作,對于高質量實現新型工業化“十四五”目標任務、扎實推進現代化強市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前進道路上,只要我們發揮成體系推進各項工作的機制優勢、有解思維破難題的奮進優勢、兩大戰略疊加效應逐步顯現的平臺優勢,就有戰勝困難挑戰的堅實支撐,就有推動經濟持續向好的充足底氣,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就一定能不斷走深走實。
向新圖強,加速培育硬核支撐
新質生產力代表著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方向、新趨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明年一項重點任務,從多個方面作出了部署。泰安要想掌握發展的主動權,在日益密集的產業創新和日趨激烈的產業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新型工業化,“新”在高質量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新質生產力,既是時代提出的發展命題也是泰安面臨的歷史機遇,必須緊緊抓住。紅海經濟的大潮我們落伍了,新藍海的浪潮絕不能錯過。我們必須做到——
堅定不移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傳統產業是我們的“家底”,通過改造升級,也能發展成為新質生產力。石橫特鋼綠色低碳智能工廠聚焦零碳目標,對冶金固廢資源進行綜合利用,生產效率大幅提升、成本大幅下降,已為傳統產業數轉智改、轉型升級樹立了標桿方向。讓更多“老樹發新枝”,我們潛力巨大。
聚力加快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是引領未來發展的重要決定性力量,對我們形成新的競爭優勢至關重要。要推進集群發展,加快成勢,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像中儲國能300MW項目已并網發電,中能建350MW項目、中電建2×300MW項目等已初見規模、蔚然成勢,為整個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讓泰安不僅成為儲能之都,更成為新能源產業高地,我們前景廣闊。
先發制人超前布局未來產業。隨著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新產業、新動能呈爆發式增長,各地都在加緊布局未來產業。我們只有先發制人,前瞻布局,才能搶占行業制高點。寰宇航天動力產業園建成全國第二個商業火箭綜合試驗中心,衛星互聯網產業園引進國星宇航、英視盛華、航天宏圖、東方空間等項目,為搶占賽道、加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空間,我們信心滿懷。
星光不負趕路人。只要我們堅持攀“高”逐“新”、向“質”圖強,堅定不移以項目建設為支撐、以新質生產力為引領,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未來產業,就一定能夠更快更好地縱深推進新型工業化,實現“彎道超車”。
把握規律,科學推進行穩致遠
面對取得的成就,有的人過于自滿,認為前路一帆風順,甚至目標任務已經完成,不妨停停步、歇歇腳;也有少數人存在畏難情緒,對總量規模和增長速度信心不足,抱有觀望心態。凡此種種,都是我們前進道路上的不利因素,必須堅決克服。
要充分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有其規律,科學把握規律,按規律辦事,順勢而為,才能取得更好的工作實效和成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經濟工作作了科學總結,強調要不斷深化對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我們要認真學習好、領會好、運用好習近平經濟思想,堅持用科學方法認識、謀劃和推進經濟工作,掌握發展主動,做到行穩致遠。
深化對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縱深推進新型工業化,我們必須自豪而不自滿,正確認識“久久為功”和“只爭朝夕”的關系。
工業化發展遵循市場經濟原則,有其自身規律,新型工業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通過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為新型工業化注入持續動力、拓寬發展空間。“一口吃不成一個大胖子”。推進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是需要長期堅持的一項戰略性任務,必須保持戰略定力,做到信念不變、理念不變、地位不變,一茬接著一茬干,一張藍圖繪到底。但長期走并不意味著就可以停下來松口氣、歇歇腳。對于長期戰略任務,既要有久久為功的定力,也要有只爭朝夕的干勁,對于已經確定下來的任務,必須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勇于擔當的責任心,以釘釘子精神狠抓落實、抓出成效。
深化對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縱深推進新型工業化,我們必須自信而又自醒,正確把握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堅持以質取勝,以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積小勝為大勝”。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新時代正確處理經濟發展中“質”“量”關系的道理學理哲理,為我們更好地把握質量互變規律、推動高質量發展實踐,提供了科學指引和根本遵循。泰安最大的短板和弱項是總量小、規模小,我們必須既注重把經濟總量的“蛋糕”做大,也注重提高增長的內涵和品質,做到“蘿卜快了也洗泥”,以質的優勢催生量的能級,把新發展理念落到實處。
發展如攀登,要深刻認識到推進新型工業化三年并非步入了“快活三里”,必須“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停步不歇腳。發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有風有雨是常態。我們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懷著無比的自信,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勇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追夢人。
實干為要,攻堅克難攀登頂峰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正處在“婁山關”“臘子口”考驗的關鍵期,我們要怎么辦?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錨定既定奮斗目標,勇攀發展“十八盤”,要圍繞“機遇”,提前謀劃,精準搶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并強調要打好政策“組合拳”。這充分凸顯了明年宏觀政策將更加積極有為,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能夠改善預期,提振市場信心,促進消費和投資,激發市場有效需求,擴大社會總需求,進而拉動經濟增長。我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全省黃河戰略先行區政策疊加,為持續推進新型工業化強市戰略帶來了重大政策機遇、投資機會。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我們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密結合我市實際,科學謀劃明年經濟工作,要聚力放大政策效應,深入落實中央一攬子增量政策,抓緊謀劃儲備新一批政策清單,積極謀劃儲備好重點項目和明年一季度開工項目,靶向施策擴需求、全力以赴穩增長。
錨定既定奮斗目標,勇攀發展“十八盤”,要圍繞“實干”,敢想敢干、善作善成。大道至簡,實干為要。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沒有捷徑,唯有實干。三年來,我們靠實干推動新型工業化全面起勢,也只有靠實干才能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實干既要埋頭苦干,又要敢想敢干。遇事無難易,而勇于敢為。60多年前,鄧小平同志就大力提倡敢想、敢說、敢干。一個“敢”字,道出了風雨無阻的勇氣、逢山開路的擔當、解放思想的智慧。如果放到過去,很少有人相信泰安會建成全國第二個商業火箭綜合試驗中心、能搭建衛星互聯網產業園,很少有人能想到泰安將成為千萬千瓦級“儲能之都”、千億級“泰山鋰谷”……一項項成績都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敢想敢干的智慧結晶和拼搏成果。頂層設計做好后,躺平沒有出路,等待沒有前途,黨員干部和企業管理者必須敢想敢干,只要對泰安發展有利、對泰安人民有益,就大膽“摸著石頭過河”,突破更多難點,創造更多亮點,走出一條適合本地實際的好路。當然,倡導敢想敢干,并不是要冒險蠻干,而是既要有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覺,又要有會干事、干成事的本領。我們要充分發揮泰山大講堂、企業管理者和機關干部“雙賦能”等活動的作用,在學習中增強本領,在實踐中錘煉能力,越干越會干,越干越想干。
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我們堅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沿著新型工業化強市道路勇毅向前,振興泰安的步伐就會堅定有力、勢若千鈞,直至泰山之巔;我們期待,登上頂峰天地闊,無邊光景滿目新!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