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非遺故事|千年彩陶“守藝人”
開欄的話:泰安大地多姿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蘊藏著歷史的記憶、群眾的偉大創造力,承載著數代人的智慧和情感。非遺深深根植于民間,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即日起,望岳客戶端推出“我的非遺故事”欄目,講述來自各行各業、不同年齡段的普通人與非遺的不解之緣,他們可能是非遺技藝的傳承人,可能是非遺的愛好者,通過他們的故事讓人們更加深入地了解非遺的魅力,看到非遺在現代社會中的傳承和發展。
?
冬日的暖陽灑進屋內,劉安坐在木凳上,微弓身子,雙手托起面前的陶泥,隨著拉坯機快速旋轉,泥坯順著他的手向上生長,幾秒的功夫,一個光滑的陶罐雛形顯現出來。
劉安是泰安大汶口彩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1992年,他將自己制作的第一個陶器送進了窯爐,32年過去,這項4000多年前大汶口人的制陶工藝在這位花甲老人手中傳承下來、不斷發揚,在新時代重新煥發著光彩。
匠心工藝復燒千年陶器
在位于紅門文化廣場的汶陶苑內,一尊玻璃罩中擺放著一個細長底座的器皿,劉安擦拭完玻璃罩上的灰塵后,小心翼翼地將其拿出來?!斑@個就是我復燒出的彩陶豆,古人用來盛谷物用的,在大汶口陶器中很有代表性?!被虼蠖切∽?,或珠圓玉潤,抬眼看去,展柜上這樣的瓶、罐、壺、杯還有很多,器型各異,制作精美,裝點著古樸紋飾。

?
大汶口文化距今4600年到6500年,是黃河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1959年,大汶口遺址處挖掘出上千件造型各異的彩陶器皿,使大汶口文化名揚天下。
劉安祖上世代制陶,從小耳濡目染,一次,他在泰山腳下一條河中偶然撿到幾個陶片,愛不釋手的同時,更萌發了對大汶口古陶文化開發的想法:能不能把這么有代表性的陶器復燒出來,做成泰山特色旅游商品?于是他一邊四處參觀學習,一邊籌集資金,在大汶口鎮建窯挖泥,開始燒制仿古陶器。

?
陶器的制作工藝并不簡單,選料、淘洗、拉坯、修坯......細化下來,足有20多道工序?!氨∪缂?,黑如漆,硬如瓷,亮如鏡,說的就是它。這個黑陶杯最薄處只有0.2毫米,手抖一下,就可能導致前功盡棄?!庇浾吣闷饎舱f的一件黑陶高柄杯掂了掂,輕若紙杯,薄處如蛋殼,這是在拉坯時劉安將泥坯反復打磨的結果。
在已成型的泥坯上進行雕刻、鏤空、彩畫等一系列操作后,就到了最后也是最難的環節——燒制?!斑@對經驗和火候把握有很高的要求?!眲舱f。
第一窯燒完后陶器全碎了,第二窯也是如此,第三窯的陶器也有很多裂紋......最開始的燒制,劉安遇到了接連的失敗。不服輸的劉安去請教有經驗的老專家,從分析大汶口土陶的成分和窯內環境入手,反復地實驗,只要窯火一點燃,全部注意力就集中到窯上,連續十幾個小時不眠不休掌握火候。“讓我再燒最后一窯。”這次,一件完整的黑色陶器出現眼前。自此,他便逐漸探明了古法燒制陶器的方法。
古為今用 上千作品創新出彩
一抔泥土,以手捏塑,演化出萬千姿態。劉安不斷揣摩著前人的陶器造型與色彩,加之現代元素,開發出彩陶、黑陶、白陶、紅陶、褐陶五大系列、上千種產品,最具代表性的有彩陶豆、背水壺、缽、白陶鬶、黑陶高柄杯、紅陶折腹鼎等。

?
“這些彩陶既有像百福瓶、泰安平安葫蘆等觀賞型的,可以被當做藝術品用來裝飾、觀賞、收藏,也有酒具、茶壺等實用型的,通過古為今用,融合了現代元素,頗受大家的喜愛。”在劉安看來,只有將古老美學與現代生活巧妙結合,不斷創新,才能更好地讓陶器在新時代綻放光彩。
白陶鬶為國家一級文物,是史前最古老的酒具。如今,劉安以白陶鬶為原型進行創新,制作出的白陶鬶樣酒瓶已投入市場。該酒瓶通體白色,底部有三個空袋足,頂部向一方延伸,如一只伸著長喙的鳥,造型獨特,姿態生動,讓人們在品酒的同時,還能欣賞到史前人們智慧的結晶。
從豬型、鳥型的陶器造型,到上面的幾何圖紋、動植物圖案,再到熱烈如火的紅色陶衣、深邃神秘的黑彩,在劉安的細細打磨下,陶器被賦予生命般的躍動與魅力。劉安說,自己所制作的彩陶產品被評為地方特色文化禮品,相關企業被評為泰山旅游紀念品制作重點企業,這樣有特色又接地氣的旅游商品、文創產品,正越來越受到各地游客的青睞。
潛心研究 探尋文化印記
大汶口彩陶作為新石器時代手工藝術的璀璨明珠,劉安認為,不僅是制陶技藝精湛的見證,更是古人情感寄托、精神追求的生動載體?!安侍罩谱骷妓囈蚜腥敕俏镔|文化遺產,作為傳承人,我不但要將技藝傳承下去,更重要的是把其中的文化內涵讀懂讀透,只有這樣傳承才能更有價值?!眲舱f。

?
1998年,劉安受邀成立泰安市岱岳區大汶口文化研究開發中心,埋頭于大汶口文化和古陶文化的研究。古人為什么要制作陶器?陶器上的圖案是什么意思?一個個問題指引著劉安思索探求。
“我認為當初的大汶口先民是為了取水而萌發了制作容器的想法,通過一場火,他們認識到黏泥通過烈火的煅燒會更加堅固,于是踏上了燒陶之路”“灰陶大口尊上面的‘日、火、山’圖案,上為太陽,中為火,下為泰山,也就是說大汶口先民每逢時節,登至山頂升火祭祀太陽之意,表達了他們對太陽的敬畏。而在現代,也啟示著我們敬畏自然、感恩自然”……談及古陶文化的思索,劉安如數家珍。

?
充分運用自身對大汶口文化和古陶藝的探索成果,一直以來,劉安助力大汶口遺址博物館的建設和豐富,并注冊了陶文“大汶口文化”和“日、火、山”兩個商標,提升陶器內在的文化含量。
進校園傳承 薪火相傳正當時
每當劉安制陶時,他的身邊總會有幾個年輕的身影,有的拌泥,有的繪彩,各自忙碌,不時和劉安交流經驗。非遺是珍貴的文化“寶藏”,但在當下,不少傳統技藝也面臨走向消亡的風險。劉安認為,做好傳承和發揚迫在眉睫,于是他先后培養出多個徒弟,并將其子送往藝術學院深造學習。
為讓更多人了解彩陶、喜愛彩陶,劉安將傳承基地設在岱岳區職教中心,把大汶口彩陶文化引入課堂,帶領青少年們學習和體驗陶器制作技藝,汲取傳統工藝的勞動智慧、藝術美學,自覺加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隊伍中來。
多年來,劉安不斷創作著新的彩陶作品,走進社區、學校,開展非遺宣講,弘揚彩陶文化?!拔蚁M巡侍盏墓适轮v給更多人聽,讓更多人看到咱們傳統文化之美,讓技藝傳下來,彩陶走出去?!比螘r光打磨,劉安初心如磐。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李皓若 攝影 隋翔 審核 陳茂榮】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