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八十八醫院腫瘤一科健康科普:您知道貧血的危害嗎?
“貧血”這個詞大家應該不會陌生,可能常常掛在嘴邊卻未必足夠重視,很多人只把它當成“小毛病”。其實,貧血可以威脅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嚴重者可能會因為貧血而導致死亡。很多人在出現頭暈、乏力、食欲不振等貧血癥狀后,都誤以為是疲憊所致,從而輕視病情,導致疾病進一步惡化。下面,就讓泰安八十八醫院腫瘤一科專家為大家科普一下貧血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什么是貧血?
貧血也被稱為低血紅蛋白癥,是指人體外周血紅細胞容量減少,低于正常值的下限,血紅蛋白無法將足夠的氧運送到組織,從而產生的臨床綜合征。
貧血有什么癥狀?
神經肌肉系統方面:面色蒼白,頭暈頭痛,乏力,心慌,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
呼吸循環系統方面:呼吸、心率加快,活動后心悸、氣短,重度貧血時安靜狀態下也可出現氣短、呼吸困難。長期貧血可導致貧血性心臟病。
消化系統方面:食欲缺乏,惡心,腹脹或其他腹部不適,便秘或腹瀉。
泌尿生殖系統方面:少尿、多尿、低比重尿,育齡期婦女出現月經周期紊亂、月經量增多或減少。嚴重貧血可出現性功能減退。
內分泌、免疫系統方面:長期貧血會影響甲狀腺、性腺、腎上腺、胰腺功能。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
怎么判斷有沒有貧血?
除了上述癥狀,貧血主要依據血紅蛋白濃度和紅細胞計數確診。血紅蛋白正常值為男性120至160g/L,女性110至150g/L。臨床中,依據血紅蛋白濃度將貧血分為輕度、中度、重度、極重度。輕度指血紅蛋白濃度≥90g/L,但小于正常值;中度指血紅蛋白濃度60至90g/L;重度指血紅蛋白濃度30至60g/L;極重度指血紅蛋白濃度<30g/L。
貧血的原因及對癥治療
失血過多時,體循環血量降低,可引起貧血。常見原因有消化道腫瘤引起消化道出血、外傷、手術、痔瘡、女性月經過多等。這種情況下,患者需進一步檢查,查找病因,治療原發病。
紅細胞破壞過多的情況主要見于各種原因引起的溶血性貧血,如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血尿癥。患者應針對病因治療,如應用免疫抑制劑,必要時輸成分血。
造血原料減少也是一方面。攝入鐵減少或需鐵量增多、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等原因均可引起造血原料減少。患者可遵醫囑進行藥物治療,以補充鐵元素、葉酸或維生素B12等。
當造血干細胞或骨髓功能異常時,可因不能產生正常數量或質量的血細胞而導致貧血,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白血病。患者需針對病因進行免疫抑制、化療等。
此外,還有其他因素導致的貧血,如化學物質除草劑、殺蟲劑、染發劑,生物因素EB病毒、微小病毒B19、巨細胞病毒、HIV病毒感染,長期大量接觸射線等。
總之,當出現貧血時,患者應及時去醫院就診,通過檢查確定貧血原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貧血如何治療?
一般治療:貧血可能與營養不良、失血等因素有關,通常伴隨頭暈、乏力等癥狀。如果病情較輕,患者可通過飲食調理、止血等一般治療方法改善情況。
西藥治療:如果貧血與體內缺乏造血所需元素或因子有關,患者可遵醫囑服用右旋糖酐鐵注射液、維生素B12片等藥物補充體內缺失的物質,通常可有效改善貧血癥狀。
中成藥治療:中醫認為貧血可能與脾胃虛弱、脾腎虧損等因素有關。如果有需要,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健脾生血顆粒、八珍顆粒等中成藥進行調理,通常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貧血。
除以上治療方法,患者還可以采取艾灸、輸血治療、造血干細胞移植等治療貧血。
泰安八十八醫院腫瘤一科專家提醒大家,要加強對貧血的重視,規律生活作息,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若已經出現貧血癥狀,患者要及時到醫院治療,通過化驗儀器掌握血項指標,從而對癥治療。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于冰冰 通訊員 高瑩 陳青 審核 陳茂榮】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