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筑夢鋪就“四好農村路” 泰安新改建農村公路7810.4公里 助力加快鄉村振興步伐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李皓若 審核 晁彤彤)12月5日,泰安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勇強介紹全市“四好農村路”相關情況,市農業農村局、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和市交通運輸局重點項目建設服務中心相關負責同志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
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是一項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十年來,全市交通運輸系統深入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持續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我市堅持建設先行,持續優化農村公路網絡。十年來,全市累計完成投資139.6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7810.4公里,改造危舊橋梁233座,全市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1.55萬公里,路網密度居全省第三位,88個鄉鎮、3707個行政村實現通等級公路。按照“雨天不踩泥、晴天不起土”基本標準,我市著力實施農村道路“戶戶通”工程,全市行政村基本實現通戶道路硬化。新泰市、東平縣建成“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泰山區、肥城市建成省級示范縣。
加強路網監管,我市持續提升農村公路治理能力,制定了《泰安市深化農村道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意見》《泰安市農村道路路長制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上下聯動、運作高效”的農村公路監管工作格局。同時,我市全面實施農村公路“路長制”,明確縣鄉村三級路長4037名,安裝路長制公示牌3740個,搭建智慧路長平臺,縣、鄉、村各級管理責任得到有效落實。
在道路養護方面我市持續豐富養護方式,改善農村公路通行品質,堅持“建設是發展,養護也是發展”的理念,制訂農村公路養護考核標準,建立“縣為主體、行業指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養護工作機制和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社會資金投入為輔的養護資金保障機制;設置公益崗,提供就業機會,吸收農民群眾參與農村公路養護。十年來,全市累計投入資金53.5億元,對農村公路進行全覆蓋、全周期養護管理,實施安全生命防護工程5296.3公里,整治平交道口21267處。
為持續提高農村公路服務水平,我市注重融合發展,十年來,將農村公路的布局、線形與當地區域發展、特色景觀打造、特色文化展示等緊密結合,形成一批產業路、旅游路、觀光路,實現路暢通與經濟活、產業興、旅游旺的高效統一。“城貨下鄉、山貨進城、電商進村、快遞入戶”雙向運輸服務進一步打通,客貨郵融合發展加快推進,全市已設置縣級站點8個,鄉鎮級站點68個,村級站點2195個,開通客貨郵合作線路59條,投入農村客貨郵運營車輛167部,城鄉物流一體化網絡基本形成。寧陽縣“智慧物流+交快融合”獲全國第四批農村物流服務品牌試點。肥城市被評為全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岱岳區、寧陽縣、肥城市被評為山東省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樣板縣。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