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首頁 > 首頁 > 山東要聞 > 正文
  • 交通大省山東,為何還不滿足

      (一)

      社交媒體上,很容易刷到關于山東高速公路的短視頻,其中不乏對平整、寬敞、速度快的“戲劇化”贊嘆。

      

      濟青高速雙向八車道

      顯然,源自親身體驗的贊嘆不是盲目吹捧,近兩年來山東交通運輸網絡的快速發展的確有值得稱贊之處。

      這其中,有些變化網友能直觀感受到的。比如高鐵觸達的城市區縣更多了,高速公路更寬了,通車里程更長了。這些感受的變化來自于山東交通建設實打實的付出:2022年成為全國首個部省共建交通強國省域示范區以來,山東綜合交通投資達到了驚人的9000億元,高鐵運營里程突破3000公里、全國領先,高速公路里程突破8600公里、六車道及以上占比達37.9%,行政村和較大自然村全部實現通瀝青(水泥)路等等。

      還有一些不容易為普通交通參與者察覺,但卻是山東在交通強國示范區建設方面開展的開拓性探索,比如建成全國首個“零碳港口”;打造全國領先、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零碳智慧高速公路;小清河復航工程走通全國首個內河航道PPP等等。看得出,山東在延長里程的同時,致力于在交通強國建設中摸索新路徑、打造新典型,展現出一個交通大省的自我要求和格局站位。

      總而言之,說起成就,山東這兩年是有十足的底氣的。

      (二)

      但看得出,這些已有的“全國領先”并沒有讓山東自我欣賞,停下腳步。

      12月5日下午,在濟南召開的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建設推進會議,這是繼2022年山東獲批全國首個部省共建交通強國省域示范區,召開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工作會議之后,再一次高規格召開的全省大會。

      

      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建設推進會議召開,攝影 王世翔

      面對這兩年來取得的成績,山東沒有過多強調,反而接續開了一場傳達部署會、動員會。大會大篇幅分析當前發展的不足,提出八個方面“加力突破”;印發《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建設方案(2025-2035年)》,謀求新10年的更大突破。

      比如大會提出在打造“軌道上的山東半島城市群”上加力突破,指向的是當前盡管山東鐵路里程已經超過8000公里,但還存在高鐵通達時效不高、貨運鐵路網絡效率不高等問題,指出要下大力氣推動高鐵通道貫通、成網成環,構建內聯外通、銜接順暢、覆蓋廣泛、服務高效的貨運鐵路網絡。

      貨物吞吐量穩居全球第一,青島港第11次刷新自動化碼頭裝卸效率世界紀錄。山東這幾年港口發展勢頭良好、綜合實力顯著提升。但大會也明確提出,目前港口對內陸腹地帶動能力還不夠強,高端航運服務業發展不夠快。因此要在建設世界級海洋港口群上加力突破,以世界眼光謀劃推進海洋港口群建設,全面提升港口服務效率和智慧綠色水平。

      (三)

      山東不滿足,一方面可以從自身獨特的區位特點來考慮。從國內看,山東地處黃河入海之濱,北臨京津冀、南連長三角,是連接多個區域協同發展的橋梁紐帶。放眼全球,東臨日韓,東鄰日韓,西接“一帶一路”,具備構建互聯互通大通道的天然條件。

      

      圖為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高速軌道吊在集裝箱堆場來回穿梭

      這種得天獨厚的優勢決定了“山東路”不能僅止步于里程的積累,而要更好發揮交通運輸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以高效能、互聯通達的大通道引領大開放,實現大發展。

      再就是山東肩負的特殊使命。黨和國家對山東交通事業發展高度重視,賦予山東“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打造世界級海洋港口群”,“積極構建國際物流大通道”等重要使命,既體現著對山東發展的期望,飽含著對山東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和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信任重托,也指引了山東發展的方向。肩負使命重托的山東更不能止步于已有,必須瞄準不足,提出對策,謀求更高突破。

      “不滿是向上的車輪。”對于每一個前行者而言,不滿足于已走過的路,才能抵達更遠的遠方。

      (大眾新聞記者 李振 常青 策劃 趙洪杰)

      責編:

      審核:陳鳳祁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