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省挑大梁·文化潤心丨泰安:文化芬芳沁心田
文化如水,浸潤無聲。
接地氣、冒“熱氣”的理論宣講走向群眾,“心語”真正走入了群眾心坎里;文化惠民演出走進基層,群眾樂享“文化餐”;非遺保護與傳承并駕齊驅,守護著文化根脈……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也是心系民生的幸福指標。近年來,泰安堅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生產生活各方面,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有聲有色、入情入理,泰汶大地處處展現著文化迸發出的蓬勃生機與活力。
文化惠民悅民 引領風尚浸潤心靈
舞臺上鑼鼓鏗鏘,演員們表演精彩傳神;舞臺下,觀眾熱情高漲,掌聲、叫好聲持續不斷。在2024年泰安市群眾性小戲小劇“擂臺賽”暨移風易俗小戲小劇展演活動現場,觀眾們被一個個自編自演的節目深深吸引。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群眾演給群眾看,小戲小劇深受群眾喜愛。“這場群眾性小戲小劇‘擂臺賽’以文藝創作展演為切入點,將移風易俗宣傳與群眾文化活動相結合,引導大家培樹文明新風。”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務科工作人員介紹。
公共文化服務的累累碩果,點亮了群眾的幸福生活。今年10月至12月,我市開展了“文潤泰安 藝進萬家”文化惠民演出季活動,通過示范引領、上下聯動、橫向互動、統籌推進的形式,舉辦覆蓋城鄉、惠及廣泛、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示范性、綜合性、群眾性文藝演出活動300余場,讓“群眾+社會力量+專業團隊”同唱一臺戲。同時,演出季還結合了廣場舞大賽、合唱大賽、四季村晚、小戲小劇展演等活動,統籌整合各類文化資源,豐富文化產品供給,打響特色文化活動品牌。
群眾需求在哪里,文化活動就延伸到哪里。以提升群眾文化生活幸福感和獲得感為目標,市文化和旅游局進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文化惠民成效贏得群眾認可。據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務科工作人員介紹,截至目前,全市“一村一年一場戲”惠民演出已完成2000余場次,全市各級共舉辦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1.7萬余場次,實現了鎮村全覆蓋。
春天賞花季打造“泰享宿”旅游住宿品牌,夏天畢業季打造“泰青春”畢業旅行品牌,秋天漫游季打造“泰CITY”城市漫步品牌,冬天賀歲季打造“泰有福”新春賀歲品牌……以品牌聚人氣,市文化和旅游局主打四季主題,全市先后推出100余項惠民措施、300余項文旅節慶和營銷推廣活動,累計參與超過120萬人次。
以藝術提品質,市文化藝術中心廣場設置了“周末音樂角”,打造泰城文化“新空間”;與保利文化集團的高端院線院團緊密合作,策劃舉辦“藝術賦能”系列活動,組織愛爾蘭、俄羅斯、西班牙等國外演出團隊走出劇院、走進泰城,與游客和市民近距離交流互動。文化惠民之風持續吹滿全城,各類惠民活動奏響了動聽的文化“大合唱”。
守護文化根脈 非遺在傳承中堅守
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文化傳統,保留著歷史記憶,古老的非遺技藝里每一個文化元素都是珍貴的文化寶藏。近年來,我市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方針,全方位、多層次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價值,著力增強非遺傳承實踐活力,有力推進非遺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
泰山皮影戲、泰山豆腐制作技藝、泰山舞獅......在2024年泰安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展示活動現場,傳統技藝、傳統美術、傳統音樂等20多項非遺文創項目進行展演展示,觀眾不僅品嘗到了非遺美食,還能“沉浸式”體驗非遺技藝。
“圍繞今年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的主題,我們前后組織開展了20余項活動,讓更多社會公眾關注了解生活中豐富多彩的非遺,體驗生動的非遺傳承實踐。”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遺保護科工作人員說。
泰安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多彩,門類齊全。目前,泰安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1項,國家級非遺項目12項,省級59項,市級586項;國家級非遺傳承人7人,省級34人,市級237人,全市非遺工坊達到163家。
東平縣老湖鎮、新泰市羊流鎮大洼村獲評山東省文化生態名鎮、名村;“桃鄉茶韻”非遺特色旅游線路入選山東省非遺特色旅游線路;東平縣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中心被評為山東非遺旅游體驗基地……在聚焦非遺保護傳承的同時,我市加強非遺人才隊伍建設。市文化和旅游局在泰山科技學院成立的非遺研究中心,目前已開展非遺傳習活動千余場,培養學生近2萬人;泰山職業技術學院非遺專業體系建設案例、“校園里響起最美非遺聲音”寧陽縣非遺進校園實踐案例2個案例入選全省“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名單。
實施“非遺+”戰略,我市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跨界融合發展。玉氏鴻葉旗袍非遺工坊在周邊5個鎮街設立居家就業基地12處,義務培訓1.5萬余人次,帶動人均增收2000余元;程木匠非遺工坊幫扶周邊2村建成桃木雕刻專業村,幫帶桃木雕刻企業160余家。今年,我市還發布了“有眼識泰山——沿著大河看非遺”非遺特色研學線路,以卷軸的形式整合呈現泰山周邊、汶河兩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有效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
理論浸潤心田 宣講凝聚思想力量
學習理論,要常學常新,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我市以推進“泰山心語”理論宣講品牌建設為引領,為打通基層理論宣講“最后一公里”,不斷增強理論宣講感染力影響力凝聚力,讓思想之花在基層一線綻放。
在泰山區徐家樓街道,“小馬扎座談會”時常舉行——搬幾個馬扎,宣講員和居民群眾圍坐在一起,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大家講解社區發展、養老詐騙等關乎民生安全的熱點話題。像這樣的宣講現在已經在我市普遍推廣開來,“接地氣”“冒熱氣”“聚人氣”,宣講隊伍用群眾的語言讓黨的創新理論走進尋常百姓家。
如何在基層發聲,讓理論的聲音“余音繞梁”?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持續擦亮“泰山心語”理論武裝品牌,不斷深化“四級聯動 八路并進”理論宣講大格局,充分發揮“8支宣講隊伍”、紅色宣講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講團以及各類特色宣講品牌作用,通過以學促賽展風采,推進以賽促用有提升,著力構建品牌矩陣立體呈現,切實推動宣講陣地拓面增效,不斷掀起“季季有精彩、全年賽不停”的基層理論宣講新熱潮,進一步推動黨的創新理論真正在泰安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前不久,“五老宣講潤心田”宣講走進岱岳區下港鎮上港小學,圍繞預防學生欺凌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兩個角度,詳細介紹了“什么是校園暴力”“校園暴力的表現形式”“遇到校園暴力應該怎么做”等方面的知識,并結合具體案例,以案釋法,以法論事,深入淺出。這是我市“五老宣講潤心田”主題活動之一。3月“巾幗聲音她來講”,4月“美德健康樹新風”,5月“青春聲音最嘹亮”……月月有主題,基層宣講四季常新。
聲聲入耳,句句入心。截至目前,我市已開展主題宣講月活動126場次,一場場理論宣講開展得有聲有色,傳播著最新的理論思想,浸潤著百姓的生活。
文化力量潤物無聲,文化發展的腳步步履鏗鏘。泰安將持續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讓文化之花在泰汶大地綻放得更加絢爛。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張芮 李松 審核 聶艷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