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小雪:已識嚴冬釀雪心
“露凝霜重漸傾欹,宴賞才過小雪時。”露重霜濃,菊萎東籬,葉落滿街,當太陽到達黃經240度,我們迎來冬季第二個節氣——小雪。
所謂“小雪”,指的是“氣寒而將雪”,用以代表此時節的氣候特征,并不意味著一定會下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群芳譜》云:“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小雪節氣提醒我們,雪姑娘即將到來,但此時雪量不大,故稱“小雪”。
“小雪封山,大雪封河。”小雪時節,寒潮和強冷空氣的活動會越來越頻繁。我國領土廣袤,南北跨度大,小雪節氣各地會有明顯的差異:此時東北大地封凍,“小雪地封嚴”;西北已開始出現大雪;黃河以北“北風吹、雪花飄”,很多地區開始下初雪;江南則寒意稍遲,入冬后仍可看到紅花綠葉,所謂“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猶綠槿花然”,但也呈現出“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的清寒之景,寒風漸次將盤桓的秋意卷走;在華南地區,大雪節氣以前降雪機會極少,即使下雪,也是紛紛揚揚落地即化。
小雪節氣有三候:一候虹藏不見。“小雪”之后氣溫越來越低,空氣變得寒冷干燥,落雪取代了降雨,彩虹自然也就不再出現;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古人認為“天氣”為陽,“地氣”為陰,小雪節氣后,陽氣上升,陰氣下降,陰陽不再相交,萬物失去生機,一片蕭瑟;三候閉塞而成冬。“小雪”過后,大地一片沉寂,迎來真正的寒冬。
農諺道:“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意思是小雪節氣中如有豐沛的降雪,則有利于土壤保溫保墑,減少病蟲害和凍害,預示著來年有望豐收。此時節需要加強越冬作物的田間管理和農田建設,預防霜凍對農作物的危害。飼養畜禽的棚舍需要保暖透光,儲備足夠的飼料過冬。
小雪時節,天氣陰冷,氣候變化的同時,也帶來食俗上的變化。
俗諺說:“冬臘風腌,蓄以御冬。小雪腌菜,缸納百味。”腌菜之俗南北皆有,那熨帖著味蕾的濃郁醇香,是許多人都再熟悉不過的家的味道。小雪時節,寒冷干燥的天氣是腌制臘味的好時機,人們抓住這制作美食的絕佳時機,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有滋有味。在北方,很多地區都會腌大蒜、腌黃瓜、腌雪里蕻、積酸菜、做辣白菜等。在南方,南京、杭州等地的人們腌制風干白菜、蘿卜以及雞鴨魚肉等各種食物,高郵人腌鴨蛋,海邊人腌魚、腌螃蟹,西南地區腌肉,人們用簡易的方法將食物儲存起來,等到春節之時就能吃到風味獨特的傳統美食。
除腌菜外,浙江長興有在“小雪”當天釀“小雪酒”的習俗。人們認為,小雪時節萬物斂藏,泉水特別清澈,釀出來的酒色清味冽;“十月朝,糍粑碌碌燒”,南方一些地方有“小雪”前后吃糍粑的習俗,即把糯米浸泡后蒸熟,反復搗爛制作成圓餅,粘上芝麻花生砂糖,香甜軟糯,象征團圓和豐收;土家族有“小雪”吃“刨湯”的風俗,趁著豬肉熱氣尚存,精心烹制成美味的鮮肉大餐。
小雪,單是念出這兩個字,仿佛就有一種沁人心脾的愜意,如“白玉蝴蝶”撲面而來,玲瓏而輕柔地拂去疲憊與煩憂,讓心底光明似雪、溫暖如春……歲暮天寒,“小雪”已至,也許有雪,也許無雪。來了,是歡喜;不來,是期盼。
“連朝濃霧如鋪絮,已識嚴冬釀雪心。”冬天里的第一場雪,在悄悄地醞釀著。初雪在人們心中往往有著特別的意義,要和重要的人一起度過。在這個冬天,與二三好友圍爐閑坐,飲熱茶、喝好酒、享美食,感受“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的美妙意境,談天說地中等待冬雪落肩頭,坐看青竹變瓊枝。
北風將落葉織成斑斕的地毯,一片雪花緩緩降落在如鏡的湖面,幾朵悄然綻放的紅梅暗香浮動,依舊青翠的綠竹映雪映月更添清麗,它們點亮了冬日童話般的浪漫。日月經天,歲月流轉,愿你我有雪的輕盈自在,梅的傲雪凌霜,竹的堅韌有節,在雪花飛舞的漫漫冬日,依舊堅守著心中的愛與光。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