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八十八·名醫風采巡禮】用心詮釋醫者擔當 砥礪前行“消疾化病”——記泰安八十八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劉永祥
在同事眼里,他刻苦鉆研、嚴以律己,是學習榜樣;在患者眼里,他醫術高超,仁心仁愛,值得信賴——他就是泰安八十八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劉永祥,一個近30年來在醫學道路上銳意進取,為消化系統疾病患者探索更多“健康密碼”的追夢者。
不負初心,堅定使命
1995年,剛大學畢業的劉永祥進入醫院工作,正式開始了消化內科臨床醫療生涯。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績后,劉永祥仍步履不停,在老教授的鼓勵下,加之對知識的渴望,他選擇繼續深造,于2007年考上泰山醫學院內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2022年,劉永祥滿懷信念,進入泰安八十八醫院工作,開啟了一段新的征程。由于工作出色,他先后被任命為消化內鏡中心主任、消化內科副主任、消化內科主任。
“醫生要活到老,學到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不斷提升自身醫療技術水平。”為此,劉永祥曾多次外出進修學習,不斷提升自身技術水平。一步一個腳印,如今的劉永祥對消化系統急危重癥及疑難雜病的診斷和治療有一定見解。他擅長消化道大出血、急性重癥胰腺炎、重癥潰瘍性結腸炎并中毒性巨結腸、肝硬化、肝性腦病、甲亢危象、多臟器功能衰竭的搶救和治療;炎癥性腸病的生物治療、功能性胃腸病的治療;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診胃鏡檢查與止血治療。對于消化道惡性腫瘤的治療,他積極組織多學科會診,為患者制定最佳個性化治療方案,并注重患者的心理疏導,在經治患者中取得良好治療效果。
除了臨床工作外,劉永祥還積極參與學術交流和科研活動。他多次參加全國、省市消化內鏡學術會議,與同行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術經驗。他致力于消化系統疾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不斷學習和創新,總結經驗,撰寫學術論文及著作,為推動泰安八十八醫院消化內科醫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他共發表數篇核心期刊,以第一主編身份參與專著編寫3部,發表國家級專利3個,省部級科研二等獎1項。他在診療工作中善于理論聯系實際,善于從實踐中總結創造,利用工作之余多次撰寫健康科普文章及錄制科普視頻,讓群眾了解消化系統疾病的預防和如何規律服藥。
在泰安八十八醫院,劉永祥擔任著多項社會職務。他是泰安市醫學會消化內鏡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泰安市醫學會消化介入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抗癌協會腫瘤內鏡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日醫學科技交流協會肝病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第八屆委員會委員、山東省健康管理協會胰腺疾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醫學會第六屆腫瘤學分會基層委員會委員、山東省老年醫學會消化專業委員會委員。他以身作則,積極推動醫院的發展和壯大,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仁心仁術,護佑病患
“胃鏡多久需要查一次?”“我這藥還需要開嗎?”……臨近中午12點,泰安八十八醫院消化內科診室里依然排著長隊,劉永祥耐心地為前來就診的每一位患者答疑解惑。“幾乎每天都是這么忙。”劉永祥表示,不僅是看門診,還有開晨會、查房、與病人溝通、制定治療方案、做胃腸鏡檢查、手術……消化內科的醫護人員幾乎每天的工作都“忙如戰場”,大家各司其職,分工合作,幾乎沒有喘息的時間。“消化內科就是要為患者‘消’除病痛,‘化’解不適,因此只要患者有需要,我們‘一直都在’。”劉永祥說。
在劉永祥心中,患者永遠是第一位的。自穿上白大褂起,他就憑著對患者認真負責的態度,與患者建立了融洽和諧的醫患關系,全身心的付出和高度的責任心讓他贏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評。他常對年輕醫師說,我們既然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就要熱愛這個職業,把這個職業當作自己終生的事業,選擇了醫學,就是選擇了奉獻,要對得起患者和家屬的信任和寄托。
在劉永祥收治的眾多患者中,有一位患者令他印象深刻。患者患有胃癌伴幽門梗阻,已經長時間無法經口進食,處于極度饑餓和虛弱的狀態。為了徹底解決病痛,經人介紹,患者來到泰安八十八醫院消化內科找劉永祥看診。劉永祥認真分析了患者具體病情,通過術前詳細評估,為患者制定了最優化的手術方案。手術過程中,由于腫瘤的影響,使得患者幽門口變得異常難以尋找。劉永祥團隊花費了數小時的時間,多次嘗試定位幽門口,但均未能成功。劉永祥堅決不放棄,又繼續仔細尋找,終于找到了幽門口,并成功為患者植入了支架。支架植入后,患者逐漸恢復了進食能力,身體狀況也有所改善,已重回正常生活。
還有一位食管支架取出困難的患者,患者來到泰安八十八醫院消化內科后,劉永祥團隊為其完善了相關檢查,發現患者同時還合并嚴重的冠脈狹窄。面對這樣的復雜情況,劉永祥團隊迅速行動,聯合心內科、呼吸科和麻醉科進行術前評估,共同制定手術方案。隨后,劉永祥團隊與多科室共同協作,不足10分鐘就成功且精準地為患者取出了支架。患者及家屬都很滿意,多次對劉永祥團隊表示感激之情。
“看到病人轉危為安,再辛苦也值得。”這些年來,患者贈予的錦旗和表揚信數不勝數,劉永祥更是在醫院年度考核中多次被評為“優秀醫務工作者”;承擔泰山醫學院、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國際學院留學生的臨床醫學實習生帶教工作,并多次獲得泰山醫學院“優秀臨床帶教教師”榮譽稱號。
人才培養,醫學傳承
泰安八十八醫院消化內科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已發展成為集科研、臨床、教學為一體的專業科室,近年來,科室規模不斷壯大、學術梯隊進一步健全、技術力量更加雄厚。目前,科室現有工作人員18人,其中博士1人,碩士1人,2人為泰山醫學院碩士生導師。在劉永祥帶領下開展了諸多內鏡下治療項目,有食管狹窄的擴張及支架植入術、幽門支架植入術、結腸支架植入術;內鏡下胃腸道異物取出術;胃石碎石術;食管及幽門狹窄擴張成形術、食管狹窄放射狀切開術,食管、胃底靜脈曲張伴出血硬化及栓塞治療、消化道早癌的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胃腸間質瘤內鏡下治療(STER、EFR)、消化道腫瘤內鏡下化療粒子植入術;賁門失弛緩癥內鏡下治療(POEM)、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及相關治療(ERCP、EST、ENBD)、超聲內鏡檢查及治療等。
近年來,泰安八十八醫院消化內科以患者就醫需求為導向,緊跟學科發展前沿,積極開展新技術,為患者提供了更多新的治療選擇。劉永祥帶領團隊率先在泰安地區開展糞菌移植(FMT)治療功能性胃腸病、甲烷氫呼氣試驗診斷評估及治療功能性胃腸病;經皮胃造瘺術(PEG),曾多次為多名高危高齡患者行內鏡下經皮胃造瘺術,為患者解除了痛苦,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上經常見到食管、胃、結直腸惡性腫瘤伴狹窄的患者,且喪失手術機會,因此內鏡下射頻消融術是一種新型的微創治療方式。劉永祥帶領團隊開展的此項技術為食管、胃、結直腸惡性腫瘤伴狹窄的患者帶來了更多治療選擇,也為醫院消化內科的發展開創了新的篇章,填補了本地區、省內及國內治療技術的空白。此項技術在醫院開展后,曾有患者不遠千里從遼寧、湖南、河北及江蘇等地慕名而來,均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劉永祥以身作則,勤勉工作,目標管理意識強,率領科室不斷爭創業績;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充分發揮科室成員個人能力,把科室員工凝聚成一支有戰斗力的團隊。
對于消化內科醫生來說,既要具備消化內科醫學知識儲備和思維,同時也要膽大心細,需要手、眼、心的全面配合。劉永祥為了讓科室年輕醫生快速成長,除夯實他們的內鏡診斷及操作的基本功之外,經常組織科室醫生進行業務學習、交流、討論,讓年輕醫生輪流上臺,學習消化內鏡診療領域的新動態,幫助他們成為醫、教、研、講四項全能的新“四有新人”。“打鐵還需自身硬。下一步,科室將把人才培養作為學科建設的重中之重,著力打造高素質的優秀人才梯隊,積極培養一批醫德高尚、愛崗敬業、作風嚴謹、技術精湛的人才,提升團隊素質,夯實梯隊戰斗力。”劉永祥說。
展望未來,劉永祥表示,將帶領科室團隊秉承以人為本、以技術為特色的辦醫理念,不斷學習國內外先進技術,打造特色診療項目,并積極帶領醫院消化學科發展壯大,進一步提升消化內科的疾病診治水平,讓更多的患者在“家門口”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于冰冰 審核 晁彤彤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