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報熱點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法文靜: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播種人
這個秋天給法文靜留下了一生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9月27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352個模范集體、368名模范個人受到表彰。法文靜作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出席大會。在北京,法文靜來到天安門廣場,與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一起手持五星紅旗,共同慶祝新中國75周年華誕。
11月14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楊洪濤接見法文靜,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她表示祝賀,勉勵她珍惜榮譽、再接再厲,以金蘭休閑觀光牧場為依托,進一步提升基地的教育功能,與特色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將基地打造成為展示民族團結進步成績、帶領各族群眾共同發展的重要平臺。
初心的種子
法文靜是泰安金蘭奶牛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時間回到2003年,33歲的回族姑娘法文靜來到岱岳區滿莊鎮的民族村——泥溝村,這里雖然有發展養殖的傳統,但是受交通、資金等條件限制,養殖規模小、水平低。“當時我在泰山區市場社區做會計工作,市里鼓勵黨員回鄉創業,社區黨組織動員我到金蘭乳業做財務工作,我沒有拒絕,因為我是黨員。”法文靜沒有猶豫,毅然決然跟著金蘭乳業創始人金蘭英開始創業。
泥溝村有著民族團結的光榮傳統。抗日戰爭時期,很多回族青年加入抗日隊伍。20世紀70年代,當地群眾響應黨中央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號召,積極投身勝利渠、萬米洞建設,徹底改變了泰安西南部極度缺水的狀況。
了解到這段歷史,法文靜深受震撼。她一邊積極工作,一邊思索該如何挖掘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村民改變落后面貌、實現鄉村振興。于是,法文靜萌生了通過打造平臺以文化人、通過建立基地助力發展的想法。
如今,歷經20多年發展,金蘭乳業建起了高標準奶牛養殖場,與周邊村建起產業聯合體,流轉周邊土地260余公頃,涉及農戶8060戶,實現戶均增收3000余元。同時,企業還為各族群眾提供就業崗位470余個。
金蘭乳業深入挖掘企業駐地泥溝村的歷史文化資源,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結出豐碩果實。
其間,法文靜也成長為企業總經理和金蘭牧場省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負責人。
各民族相互依存休戚與共
在011縣道泥溝村路段,集教育培訓研學、民族團結宣傳、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休閑觀光、旅游促“三交”等功能于一體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分外矚目。
在教育展館里,一個專門介紹泰安“回民支隊”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歷程的展區吸引了參觀者紛紛駐足。“大家對這段歷史都十分感興趣,尤其是孩子,他們會圍著我,希望聽到更多紅色故事。”法文靜說。展館通過翔實的資料、大量的實物,再現了各族群眾團結一心、救亡圖存的歷史,在潤物無聲中不斷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把“愛我中華”的種子根植在孩子的心靈深處。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2021年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法文靜多方籌集資金600多萬元,以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為主題,先后打造三牛園、同心園、誠信園;以泰山歷史文化為核心,整合駐泰高校、市區黨校等資源,組建優質師資庫,建設泰安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展館和培訓中心,形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
依托金蘭牧場,該基地還設置了農耕體驗區,喂養奶牛、羊、駱駝等動物,可體驗擠奶、柴火做飯、撈魚的樂趣,寓教于樂,進一步豐富了基地活動,引導培養青少年養成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的生活方式。
“我們突出‘觀摩、體驗、教育’三大功能,結合互動等方式,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植根于每個環節,讓來訪者在參觀教育展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可以了解當地各族群眾在革命年代奮勇抗戰的紅色故事,還能憶苦思甜、凝聚共識。”法文靜說,該基地自建成以來,累計開展黨性教育、民族團結宣講、傳統文化講座、非遺文化體驗、勞動技能培訓等活動200余期、2萬余人次參與,吸引泰安市及周邊中小學生前來開展沉浸式教育體驗活動550期、8萬余人次參與。
民族團結之花遍地開
一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猶如一個標桿、一面旗幟,將影響和帶動更多的人。如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吸引了西藏、新疆等地考察團的關注,已接待省外考察團32個批次,接待各族青少年參觀團54批次。
“你們養了1600多頭奶牛,怎么聞不到一點牛糞味?”在新疆岳普湖考察團參觀基地時,隨行的奶牛養殖戶買買提疑惑地問。法文靜隨即帶領他們進入核心養牛區域,參觀牧場的“有機肥生產項目”,通過對奶牛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變廢為寶,不僅消除異味,還可實現年產有機肥5000余噸,產值800余萬元,聽著法文靜介紹精細化的管理方法,參觀團成員連聲說“亞克西”,紛紛邀請法文靜去傳授經驗。
“我們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員,是一家人,等我長大了,一定要把家鄉建成這個樣子。”在參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后,看到各族群眾團結奮斗的場景,體驗到多元一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西藏內高班學生旦增朗加深有感觸地說。
“各族群眾要相互學習、相互幫助。”法文靜認為,只要各族人民都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牢記心間、融入血液,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就會越開越絢爛。現在,建好管好用好基地已成為法文靜心中的頭等大事。她希望自己能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繼續拓展豐富基地的教育功能,大力宣傳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充分展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成就,不斷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堅定擁護者與忠實踐行者。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徐文莉 審核 王天姿】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