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書岱說丨左佩玹與泰山秦篆刻石
□周郢
陜西耀州藥王山藥王廟《刻石鼓文銘》碑中,有一段涉及泰山秦篆的文字:
“泰山斯篆,所存無幾。我父東藩,重刻首尾。至今岱巔,斐然皇煒。”
按《刻石鼓文銘》立于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題“華原門人左重耀撰”。碑中所云“泰山斯篆”,當是指秦始皇所立泰山刻石。據此左重耀之父嘗于山東重刻此篆,并立石于岱頂。
考左重耀,耀州人。其父即左佩玹,字栗仲,一字左漆(佩玹《耀州五臺山圖》跋云:“吾州漆水東滸”,蓋以漆水為號)。萬歷乙卯(1615年)舉人,歷官沙河、邢臺令,考選御史,尋擢戶部郎中,司漕運。崇禎間官于山東,故重耀碑有“我父東藩”之語。
崇禎十四年(1641年),左佩玹以按察司僉事分守濟南道,駐扎泰安州;四月“土寇”史東明圍攻泰安,佩玹會總兵劉澤清部擊破之;十月左、劉分別賦詩以紀此役,刻石于紅門宮元君殿。崇禎十五年(1642年),左佩玹以破史東明功加升三級,授右參議;七月,篆書陳昌言《漢柏圖贊》,刻石岱廟;約在是時于日觀峰刊真書“翛者振衣處”題字。崇禎十六年(1643年),左佩玹轉山東按察使;九月,捐施泰安城西七里鋪田六十畝以贍士,并撰《學田記》立石文廟。崇禎十七年(1644年),春,左佩玹立《泰山金橋庵主僧興殿碑記》;三月,天書觀智上殿告成,為撰《敕建智上寶剎記》;是月,李自成破北京,明亡,佩玹棄官遁歸耀州。此后,隱于耀之藥王山準提洞,自號艮齋,久之卒。葬州西唐家原。佩玹輯有《左氏世美集》,書今不傳。
△《刻石鼓文銘》碑拓(局部)。
以《刻石鼓文銘》所載,證以左佩玹生平資料,可窺知數事:
左佩玹在崇禎十四年至十七年期間,一直在泰安。其人雅好詩書,尤工小篆,雖當時兵戈頻起,而興學刻石不輟。左重耀曾省父于泰安,登岱頂,《泰山志·金石》載:“左重耀《謁岱宗歌》,篆書。今佚。崇禎十六年夏。”故其《刻石鼓文銘》中所謂“至今岱巔,斐然皇煒”,應是得之目睹。
《刻石鼓文銘》又稱“泰山斯篆,所存無幾;我父東藩,重刻首尾。”按秦篆明代僅存二十九字,故言“所存無幾”。而“重刻首尾”,左佩玹之刻乃是將斯篆補齊而上石(首尾一般訓作全部)。唯不知所刻系始皇、二世兩詔全文,或僅二世詔書?又不知所謂“重刻”者,是據舊拓摹刻,或由其本人書篆勒石?凡此尚待探考。
左刻秦篆不但原碑迷失,且無片拓流傳,而歷代泰山志乘及金石著述中也無一道及此事。似表明左氏重刻完成后不久即遭毀壞。
壬申歲暮予客長安,嘗冒雨雪登藥王山,獲見此文,不勝其喜。今復至陜,又獲得碑拓照,爰為刊布,以傳此岱宗掌故。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