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讓千年“漿水”煥發時代光彩
□徐林生
全國兩會期間,在人民大會堂“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黃寶榮現場分享了“天水小伙和漿水酸菜的故事”,讓這道西北傳統飲食再次“出圈”,走進全國民眾的視野。
黃寶榮委員介紹,甘肅有一個小伙叫王兵,大學畢業后曾在沿海發達地區工作,前幾年返鄉創業,瞄準漿水酸菜與蘭州大學等多個科研院所進行產學研合作,歷經14000多次實驗,優化培養了復合益生菌,開發了漿水方便面、漿水米線、漿水酸奶等系列酸菜產品,很受大眾喜愛,也讓身在他鄉的游子品嘗到家的味道。
漿水是一道歷史悠久的傳統名菜,相傳始于秦朝末年,廣泛流傳于甘肅、寧夏、陜西一帶,尤以天水漿水聞名。李時珍《本草綱目》有記載:“漿水,性涼善走,故解煩渴而化滯物。”央視節目曾如此評價天水漿水:“蔬菜柔軟,湯汁爽口清涼,發酵帶來的酸香獨特平和。”歷史上,漿水多用以做湯面,以家庭自制自用為主,由于受生產條件等限制,產品良莠不齊、品種結構單一、商品化程度低、區域生產銷售特征明顯,導致產品難以走出去。
而王兵則與時俱進,讓新質生產力賦能千年漿水,通過標準化、產業化生產以及品牌化、數字化運營,擴展產品種類,實現規模效應,既延伸了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鏈,也串起了當地企業、種植戶和務工人員“致富鏈”。在王兵及其企業榜樣引路下,天水逐步形成了漿水特色食品產業集群,去年產量達3萬余噸,產值9000余萬元。
天水漿水不斷“破圈”,闖出自己一片“漿”湖,引來各方喝彩。其華麗變身,是傳統產業逐步升級煥新的生動縮影,其中蘊含的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成為推動漿水邁向標準化、產業化、綠色化的重要因素,千年“漿水”因此煥發新質生產力光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要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要統籌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這一重要論述表明,新質生產力賦能傳統產業,大有可為,前景無限。
資料顯示,傳統產業在我國制造業中占比超過80%,這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底層基礎,也與百姓衣食住行緊密相連。近年來,傳統產業技術密集程度持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不斷增強,助推中國制造向高端進發。我們相信,隨著傳統產業含“新”量日益豐富,會有更多像漿水這樣的傳統產品、產業“破圈”突圍,不斷上演“老樹發新芽”的生動故事。
(本件作品由中國甘肅網選送)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