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家事,更是國事
□渠培
就業關乎國計民生,事關千家萬戶。11月1日,第21期《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文章指出,就業是家事,更是國事。文章深刻強調、謀劃部署,聚焦百姓冷暖,傳遞民生牽掛。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在多個重要場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實地了解畢業生就業去向,調研強調做好重點群體的就業,深情道出人民群眾對擁有“更穩定的工作”的期盼。一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心系就業這個最大的民生,對人民群眾的就業情況問得深、聊得透。著眼當前發展大局,“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是新時代新征程就業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包含著我們黨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彰顯著枝葉關情的深厚情懷,踐行著不負人民的歷史使命。
新時代以來,從個人所得稅改革惠及2.5億人到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推動養老保障更公平,再到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促進農民增收……涉及衣、食、住、行等各個環節的2000多個改革方案,記錄全面深化改革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鏗鏘步伐,生動詮釋“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僅看數字舉措,更要看落實效果。將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清單”落實為改革的責任清單、任務清單,最終轉化為“幸福賬單”,彰顯的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了人民的根本價值屬性。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是家事更是國事”的雙重屬性,一方面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另一方面也為進一步做好就業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永葆“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情懷,一心一意做到改革為民,以實干贏得實績,以實效解民憂、惠民生。在實際工作中,要時時事事處處站在群眾的角度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切實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實事求是講,群眾關注的住房、教育、就業、醫療等一系列問題,既是焦點更是難點,涉及面廣、頭緒多、任務重。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否能夠走得穩、走得遠,關鍵就在于是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要實現人人都有機會通過勤奮勞動得到發展、融入社會、享有高品質生活,有力保障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黨和國家一直在努力。作為個人,也要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將個人理想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進程中,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成長成才、建功立業。
國事家事緊相連,黨心民心共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多謀發展之策、多做利民之事,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用改善民生的新成效不斷淬煉發展“成色”,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凝聚力量,相信中國式現代化的巨輪定能行穩致遠。
(本件作品由大河網選送)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