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港實現2000噸級貨船“通江達海”
原標題:高質量發展丨京杭運河柳長河段航道“三改二” 泰安港實現2000噸級貨船“通江達海”
京杭運河濟寧至東平段航道(柳長河段)是泰安港東平湖港區老湖作業區、銀山作業區、彭集作業區唯一的南北通道,目前正在實施該段航道等級由三級提升到二級,由現在底寬45米向兩側拓寬至60米,水深由3.2米挖深至4.2米。工程完工后,京杭運河山東段黃河以南全線達到二級航道通航條件,泰安港將真正實現2000噸級貨運船舶“通江達海”,我市港航物流循環能力將得到提升,也有助于發揮國家水網大動脈南北經濟循環生命線作用。
千噸級船舶無法滿載通航 成制約水運發展首要問題
京杭運河柳長河段航道是京杭運河山東段主航道,也是泰安港船舶“南上北下”的唯一通道,該段航道全長21公里,其中泰安段2.6公里,目前為內河三級標準,底寬45米,水深3.2米。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每年10月至次年5月調水期期間,該段航道水深在3米至3.6米之間,可勉強通行1000噸級貨船;每年6約至9月非調水期期間,平均水深僅為2.5米,僅能通航500噸至600噸貨船,是近年來制約我市水運加快發展的首要問題。
與此同時,東平湖是黃河流域唯一的重要蓄滯洪區,承擔分滯黃河洪水和調蓄大汶河來水的雙重任務,東平湖還承擔著南水北調東線調蓄與輸水任務,是國家骨干水網和山東省現代水網的重要節點。為解決東平湖運用過程中的“堵點”“痛點”,提高洪水南排泄洪能力和南水北調北送輸水能力,推動市縣水網互聯互通,柳長河段航道“三改二”工程同東平湖老湖區洪水相機南排工程結合,一并實施。
柳長河段航道“三改二”提升 打破通航瓶頸
記者來到該工程的起點,八里灣泄洪閘消力池末端采訪時看到,航道已全部排干,挖掘機、襯砌機等大型機械全力運轉,不同的機械設備根據施工需求相互配合,協同作業,工程車輛在施工現場穿梭,施工人員有的在操作機械設備,有的在進行鋼筋綁扎、模板安裝,忙碌不停。據了解,該工程在今年8月底正式開工建設。
“航道實施‘三改二’由原來底寬45米向兩側拓寬至60米,水深由3.2米挖深至4.2米,工程建設包括土方開挖、土方回填、重建排澇泵站、布設航標等。”南水北調東線山東干線有限責任公司南排工程項目辦公室工程技術部負責人黃九常介紹。目前,工程現場施工人員超1000人,設備1116臺(套),已累計完成渠道邊坡修整17984米,齒墻澆筑7556米,混凝土護坡澆筑2364米,混凝土澆筑1.55萬立方米。今年12月中旬達到通水通航條件,2025年5月底主體工程完成。
該工程是連通黃河流域與淮河流域的關鍵工程,是水利與交通融合發展的示范工程。“工程完成后,將京杭運河柳長河段航道等級由三級提升到二級,增強航道通航能力,同時改善區域防洪協同狀況,南排最大能力達到450m3/s,泄洪通道更加通暢,保障東平湖防洪安全。柳長河段南水北調輸水流量提高到195m3/s。”黃九常介紹道。
泰安港真正實現2000噸級貨船通航 激活內河航運能力
京杭運河柳長河段航道“三改二”工程的實施為我市港航物流循環能力注入強勁動力,開啟運河物流運輸的全新篇章。
兗礦泰安港公鐵水物流園是泰安港布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依靠京杭運河“黃金水道”的區位優勢,實現“西煤東進、北煤南運”的國家戰略目標,被確定為省委省政府煤炭儲備能力建設規劃核心基地。
記者來到這里采訪時了解到,目前兗礦泰安港公鐵水物流園已建成5個千噸級碼頭泊位、200萬噸存儲設施,建有“東平陸港站”鋪設有總長23.44公里的8股鐵路專用線,以及2座具備接卸萬噸大列能力的C型雙車翻車機系統。
“東西依托瓦日鐵路連接晉、陜、蒙、魯沿線大部分地區,南北依托京杭運河輻射魯西南、蘇北、長三角等經濟帶,物流園周邊有濟廣、董梁、青蘭等多條高速公路以及G105、G220兩條國道,形成‘直達沿海、覆蓋全國’的交通網絡。尤其是發揮‘水上高速’優勢,將北方煤炭、農資等大宗物資運至長江中下游,實現物流運輸成本大幅度降低。”兗礦東平陸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文峰說。
京杭運河柳長河段航道“三改二”完成后,物流成本大幅降低,以兗礦泰安港公鐵水聯運物流園為例,按照萬噸煤炭目的地為江蘇淮安測算,1000噸船舶運費約30元/噸,總運費約30萬元;2000噸船舶運費約27元/噸,總運費約27萬元,按照園區碼頭設計年通過能力1128萬噸測算,每年可直接節約運輸成本3300余萬元。
泰安市交通運輸局港航鐵路機場服務中心航道科副科長、高級工程師楊忠儉告訴記者:“京杭運河柳長河段航道‘三改二’工程完工后,航道通航能力和通航效率將大幅提升,可實現2000噸級貨船‘通江達海’,對于促進我市內河水運發展,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降低物流成本都具有重要意義。”
京杭運河柳長河段航道“三改二”工程的實施,有助于提高貨物運輸效率,實現降本增效,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加強沿線區域間的經濟聯系,也是對我市構建現代化物流運輸體系的有力支撐。它將為各類產業的蓬勃發展搭建更為堅實的物流橋梁,為泰安內河航運發展帶來新機遇。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張建 審核 聶艷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