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新型工業化賦能研修院再次開課 “充電賦能”淬煉產業“行家里手”
□記者 李雪 張范榮
“這次游學含‘新’量太足了!”“不愧是高端人才向往的創新之城”“誰能在數字化轉型中抓住先機,誰就能在未來產業賽道中跑在前列。”前不久,我市新型工業化賦能研修院再次開課,來自市高端裝備制造賦能研修班的40余名企業學員與機關干部學員齊聚深圳,進行了一場沉浸式標桿企業學習之旅。
近年來,我市把實施新型工業化強市戰略作為首要任務,把培養造就一批具備工業思維、工業素養的人才隊伍作為戰略實施的“棋眼”工程,新型工業化賦能研修院應運而生,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研修院“雙院長”,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和市工業推進辦主任擔任副院長,聘請高端咨詢機構專家擔任執行副院長、班主任,搭建起培訓學習、互動交流、共謀發展的高層次、專業化賦能平臺,創新組織開展企業管理者、機關干部“雙賦能”行動,為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研修院打破過去機關、企業‘各自為戰’辦培訓的傳統模式,組織全市100名優秀企業家和100名關鍵崗位經濟口干部結對子,互為同窗、同桌,共同學習進步。”市工業推進委黨委副書記、市工業推進辦副主任馬慶忠介紹,“雙賦能”精英班采取“集中講授+專項輔導+經驗分享+標桿企業游學+企業‘把脈問診’”的方式開展培訓賦能。
提及“雙賦能”行動,山東潤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盧健行頻頻點贊,“對于很多技術型企業來說,高層團隊多是技術出身,在企業戰略規劃及運營等方面存在短板,‘雙賦能’精英班給予了補充。”
在“雙賦能”行動落地過程中,山東君潤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量身制定培訓方案,87家企業重新制定或修訂了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
“研討會上,我們以戰略思維認清數字化轉型不進則退、勢在必行的大邏輯。”盧健行說,公司對現有氨糖綠色生產線進行數字化改造,降本增效,拓展市場。公司數字化技改典型案例入選2023年山東省技術改造十大優秀案例。
在開展完善的知識培訓之余,“雙賦能”學員先后赴深圳、四川、武漢、上海等地開展12批次企業游學,到發達國家開展海外游學,從“理論學習”向“實戰實踐”轉變。迪爾化工、泰鵬智能等企業在深交所、上交所參觀并與專家交流后備受鼓舞,加快了上市步伐,成功實現了上市融資。
結合全市開展的“我為企業辦實事”活動,“雙賦能”課堂成為服務企業的平臺,學習“對子”就勢轉化為“企業服務專員”,累計幫助272家企業解決問題383件。
通過“雙賦能”精英班,諸多企業家和機關干部撥開發展的迷霧,探尋未來差異化的創新發展路徑。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居全省第7位,連續26個月保持8.6%以上增長;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5%,連續2年位居全省前3;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65.28%。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