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書岱說丨觀音與碧霞的身世傳奇
□周郢
在岱麓紅門宮中,主殿元君殿,祀碧霞元君;跨道門樓式建閣,在之前曾供奉過觀音大士。此前為何將元君與觀音同廟供奉,此乃基于古代兩神一體的民間信仰。
“巖比普陀棲大士,殿同南岳拱夫人”(明陶允宜《碧霞元君》,《岱史》卷十八《登覽志》)。碧霞元君信仰盛行后,逐漸與佛教信俗相融合,在明代中葉開始出現了碧霞為觀音化身說。在佛經中觀音垂慈人間、護生送子,又分身百千萬億,以種種善巧方便示現。佛徒因而視元君為觀音化身之一。
明萬歷楊時喬《泰山文碑刻》述此傳說:“又云(碧霞)東岳金虹太乙定文所生,化身為觀音,常在世。”萬歷平原知縣高知儉《重修泰山圣母行宮記》云:“碧霞元君圣母現焉。圣母實非女相,為廣度眾生,故顯巍巍母身,乃南海水月觀音之一化象也!緣此眾生煩惱,熾盛恣心,行惡自他,俱損正法,不可化導,深可慟愍,故應運降靈,乘時設教。”清人韓錫胙《碧霞元君廟碑》在考述元君身世時稱:“近世佞佛者云,觀世音千百億化身,在南為海神天后,封碧霞元君;在北為泰山玉女,亦封碧霞元君,皆一人也。”
這一傳說在當時廣泛傳播,甚至演義出觀音岱頂變身說法情節。清初《南巡惠愛錄》中云:“至山頂,即泰山主陳州娘娘——即碧霞元君宮殿,惟見殿閣巍峨,金容燦爛,莊嚴凈度,儼若靈山,即觀音大士變身說法處也。”民間流行的寶卷文本,也充分吸納了觀音、元君身世傳奇。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刊印的《天仙圣母源流泰山寶卷》,講述觀音為解救眾生之苦,而下凡投胎人間,卷中寫道:“觀音老母在南海嘆世不盡,想我在家發下度世大愿,普救眾生,心中自思,怕違本愿,脫化凡身。我見泰山生的巍峨秀氣,無人在此修行,罷罷!我投凡殼,與后人做個修行樣子。”于是降生為千花公主,前往泰山修行,最終成為“天仙圣母”。
這段故事還被高僧引為說法機鋒,如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所刻釋德存輯《五峰緯禪師關東語錄》卷四云:清初遼東名僧智緯嘗曰:“人皆知妙高山碧霞元君是泰山圣母,享朝廷香火,與天地同終始,不知即是觀音大士欲度脫世間簪珥輩,化現此天女身而為說法者。然則天地有終始,元君無終始可知矣。若必定認著此元君不是大士,則與善財童子往妙高山參德云比丘,四維尋覓七日不可得見者何異?……據山僧看來,東西兩妙高山,一碧霞元君,一德云比丘,與觀音大士同出而異名,實無彼此。”正是針對這一說法的引喻。
紅門宮中神圣空間的設置,便是源于這段女神身世的傳奇文本。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