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洸河踐行綠色發展 寧陽縣以“河長制”塑造河道“高顏值”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張芮 陳陽 審核 晁彤彤)河水清澈見底,兩岸綠樹成蔭,在寧陽洸河公園,市民漫步在生態步道,兩岸皆是風景。以洸河美麗幸福河湖為著力點,寧陽縣推進生態治理,在實現河暢、岸綠、景美目標的同時,充分挖掘釋放河道生態紅利。
一河清水成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強勁綠色引擎。近年來,寧陽縣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第一”的發展理念,結合洸河生態環境提升,聚力“幸福+”河湖建設,持續帶動生態價值向社會價值、經濟價值高質高效轉化。
構建河湖管護新體系
寧陽縣把洸河水環境保護治理作為長期任務,依托河長制工作大平臺,全面壓實各級河湖長責任。
“我們在洸河全段建立了‘河長制+警長制’,將河道生態環境、水體空間治理和縱深推行河長制結合起來。”寧陽縣河道管理保護中心河道管理保護科科長朱修理介紹,通過整合各方力量,寧陽縣先后開展了河湖管理保護監督檢查“春雷行動”、河湖長制提質增效集中攻堅行動,建立“日常巡查-發現問題-提報整改-驗收銷號”閉環工作機制,全面肅清各類涉河“四亂”問題16處,持續提升洸河管護水平和水生態質量。
在建立“線上查、線下辦、一問三單”工作機制后,河湖長借助“河湖長制信息系統”,便可實地察看河道面貌與水域狀態、岸線管護、日常保潔及河長巡河情況。對于線上發現的問題,河湖長運用交辦單、督辦單、反饋單,帶著問題深入河湖一線巡河,對發現的“四亂”問題即知即改。
打造生態宜居新名片
在秋日的映照下,洸河河水清澈而深邃,倒映著兩岸斑斕的秋色。
依托洸河生態治理工程,寧陽縣加快推進綠化工程、植物園、濱河慢行道等設施建設。據悉,寧陽洸河公園先后完成綠化面積93萬平方米,彩色透水混凝土道路3.5公里,栽植喬木5.8萬棵、灌木2.8萬棵、地被1800萬株、觀賞草420萬株,將洸河沿線打造成集綠色生態、人文游覽、康體健身、科普教育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長廊。
堅持一河一策,寧陽縣聚焦河湖生態面貌,強化管護隊伍建設,對洸河實行物業化管理,安排人員專職負責水面、岸坡日常保潔和維護。結合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等節點,寧陽縣組織“泰安小美”開展愛河護水志愿服務活動,加強河湖保護等知識宣傳,宣傳水法律法規知識,全方位、多角度講好水利故事。
寧陽縣創新實施“紅領愛河”雙提升行動,整河段建立功能型黨支部,構建“黨委+支部+黨員”三級巡河護河愛河組織體系,突出河湖功能永續、河湖空間管控、灘地集中開發、生態價值轉化等重點,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愛河護水,持續提升河湖生態環境。
文化資源與水資源互融互嵌
賡續洸河歷史,弘揚治水文化。寧陽縣精心提煉洸河流域文化元素和特色主題,以打造國家4A級景區為抓手,不斷完善洸河景區內部及周邊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旅游項目建設,多方位展示后許家橋、泗店橋等明清古橋,洸河閘、邢莊板橋等紅色遺產,因地制宜設置創新型景觀小品、愛國教育、普法教育、水文化等宣傳設施。
結合洸河治理實際,寧陽縣深入發掘流域文化的時代價值,構建起水生態、水經濟、水文化“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打造了一批具有流域特色的文化教育基地、文化品牌和文化地標。“寧陽蟋蟀世界杯大賽”列入省級重點文化品牌,年接待研學游、民俗游10萬人次以上;“古法橋酒釀造技藝”“許氏面塑”“孫氏古典戲法”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金彩山魯酒文化博物館填補了泰安市酒文化產業項目空白……文化資源與洸河水生態、水環境的互融互嵌,實現了發展與保護的目標。
一池清水入畫來。如今的洸河流水潺潺,行人如織,成為生態寧陽的一抹亮色,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圖景正在繪就。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