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走進科學研究的世界 泰安二中開展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楊麗寧 實習生 唐家輝 審核 亓卉)“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進行了問卷調查,還對幾名經濟學家進行了訪談,想要對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費背后的緣由進行深入了解并得出相應的結論……”近日,在泰安二中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評比活動中,學校高二年級(2)班學生劉晉京代表自己所在的研究性學習小組,對研究成果進行了匯報。此外,他們還將研究成果整理成了一篇近萬字的報告,收獲頗多。“我們感受到了一種不同的學習方式,學會了用科學的眼光看待問題、理性的思維思考問題。”劉晉京說。
重視科技創新教育已成為我國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為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科學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經濟、科技和生活中的問題,促進學生全面、個性發展,今年暑假,泰安二中開展2024學年度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學校高二年級全體學生參與活動。
“活動自今年6月啟動后,學校學科教師和班主任共同組成了一支200余人的研究性學習教師指導團隊,組織并指導學生歷經選題、成立研究性學習小組、開題、制定研究計劃、小組活動、綜合探究和完成結題報告等環節,開展了近百項課題研究。”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研究性學習指導教師的綜合評審,學校又從近百個參評小組中篩選出了29個表現最為突出的小組進行匯報。”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泰安二中對研究性學習進行分層設計,給不同需求的學生提供了空間和平臺,目前研究性學習涉及自然科學、工程技術、人文社會、藝術生活等6大領域、40多個專業,其中近2/3是穩定的研究主題,1/3是微調的研究主題。同時,學校利用圖書館資源,為學生查閱科學文獻提供保障,給予學生充分的研究資源支持,還積極開發校內外資源,加強學科教室和科學實驗室建設,為學生提供了穩定的資源保障。
學校高二年級(8)班學生李小溪及其小組的研究課題是《小麥開花調控基因NF-YA2的基因克隆和載體構建》,神奇的實驗現象讓他們不僅探索到了基因工程背后的科學奧秘,也對課本上的知識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一枚科學的種子在他們的心中悄悄發芽。“在研究過程中,我們也了解到種子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關鍵,今后我們會更加關注這一方面的研究。”李小溪說。
高中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督促與引導并重,為此學校編制了《研究性學習過程記錄手冊》,它不僅是課程評價的依據,也是具有個人特色的“科研記錄本”和成長記錄手冊。學生的開題、中期報告、結題報告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均在手冊記錄中。教師可以借助手冊督促、跟進學生的研究過程,學生則在填寫過程中逐步養成資料收集、記錄的習慣。結束課題研究后,學生的優秀研究報告也會結集成冊,成為可供下屆學生學習參考的重要素材。
在高中階段,研究性學習不能僅從嚴格意義上的學術角度進行衡量,還要落實到學生的核心素養上來,要給學生帶得走的能力。“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加強了對學科的理解,掌握了科學研究的方法、規范,進一步提升了科學素養。另外,我們特別重視學生的文獻檢索、文獻閱讀、文獻綜述等能力培養,這是投入一項學術研究的必要能力、基本素養,也是對學生今后學習生活極有影響的能力,學生未經訓練前讀 10000字的文獻需要半小時,訓練后只需要10多分鐘,若能將這種能力遷移,高考的文本閱讀也會游刃有余了。”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
作為教育部首批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校和山東省省級特色高中,泰安二中始終秉承“讓學生健康成長”的辦學理念,為同學們的成長搭建多元平臺,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形式多樣的學科活動及特色校本課程。今后,學校將繼續深入開發面向全體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課程以及更加多元的課程體系,扎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全面發展+突出特長+創新精神+高尚品德”的育人方向,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