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移風易俗 倡樹文明新風丨泰山區上高街道岔河村發揮榜樣感召力量,引導群眾向優秀典型看齊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劉小東 審核 晁彤彤)近年來,泰山區上高街道岔河村堅持走好“群眾路線”,打造安居樂業、安定有序的“世外桃源”,多措并舉推動移風易俗工作,著力破除陳規陋習,滋養文明鄉風。
為讓村民“情有所安”、老人“養有所安”、親人“逝有所安”,岔河村弘揚“節儉辦事”“厚養禮葬”新風尚,鼓勵婚事新辦。岔河村打造了“一堂一廊一廣場”(婚禮禮堂、婚俗文化長廊、婚俗新風廣場),鼓勵新人在婚禮禮堂舉辦“幸福婚禮”,由食堂工作人員統一安排婚宴,提倡節儉辦婚禮;投資500余萬元建立“銀齡幸福之家”,打造“一條龍”式的頤養中心,發放每月240元至300元不等的養老金,為60歲以上老人做唐裝、送蛋糕,定期開展老人公益體檢等“為老”志愿服務,將“厚養”理念落到實處;設立“壽安大院”,以電話通知取代傳統撒帖,以袖章白花取代披麻戴孝,以播放哀樂取代吹拉彈唱,以統一餐標取代不加節制的吃喝宴請,村民在紅白理事會的指導下按照名單依次抽調,協助舉辦白事,從場地、服務、人員等多方面為村民提供喪事簡辦方案。
岔河村還發揮榜樣感召力量,引導群眾向優秀典型看齊,營造見賢思齊的良好氛圍。岔河村發揮黨員隊伍帶頭示范作用,打造黨員群眾亮諾一條街,鼓勵黨員群眾結合自身專業技能和服務范圍自發亮諾,自覺維護公共設施、帶頭愛護環境衛生、做好垃圾分類、制止封建迷信等活動;以“愛德、誠德、孝德、仁德”四德工程建設為抓手,評選“光榮榜”“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婦”等7個獎項進行表彰,開展“喜報送娘門”活動,為好媳婦的娘家贈送“孝德人家”牌匾,不斷提升全村文明程度;推出信用積分評價體系,依靠“五老”等人員組成信用積分評價小組,以網格為單元開展信用評價積分工作,村民可以按照一分值抵兩元在信用超市兌換心儀的生活必需品。
為倡樹文明新風,岔河村開展了多元、特色的宣傳教育活動,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工作走深走實,讓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岔河村建設面積2800余平方米的文明實踐主題廣場,張貼有孝誠德宣傳畫80余幅,懸掛道德掛旗12面,制作道德模范典型宣傳欄8個,公示道德典型20余名,在滿足居民閑暇文化娛樂的同時,感受身邊模范的力量。
岔河村吸納有調解工作經驗、熱心為群眾辦事的村民組成調委會,不定期舉辦法制講座,調解與法律結合,切實解決群眾之間的矛盾。同時,岔河村組建了3支文化隊伍,聯合市老年大學、市文化館等單位,根據群眾點單,為村民送上戲曲、小品、快書等文化“食糧”,借助非遺巡展、農村大集等廣泛開展移風易俗宣傳宣講。“村里隔三岔五就開展文化活動,在村里的大舞臺,每個人都能展現自己。”村民王女士說,參與村里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她的老年生活變得更加充實多彩。村民還自發創作小戲小劇《回家》,岔河村洋溢著人人參與、家家實踐的濃厚文化氣氛。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