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 | “小鴨子”變身“大產業” 新泰肉鴨全產業鏈“畜”勢勃發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池彥明 張昊 審核 晁彤彤)近年來,新泰市大力發展肉鴨養殖和加工業,聚焦數智賦能、全鏈集聚,加快形成畜牧新質生產力。肉鴨全產業已成為新泰市強市富民的特色產業,帶動全市就業1萬余人,有力促進了產業發展、農民增收。
走進位于汶南工業園區的山東眾客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生產線馬力全開。一只只肉鴨經過屠宰、掏膛、沖洗、包裝,迅速被轉運儲存;冷凍車間里,搬運車來回穿梭,將一箱箱產品整齊擺入集裝箱,發往全國各地。據了解,公司為麥當勞、海底撈、周黑鴨等大中型餐飲和熟食連鎖企業提供原料供應,訂單源源不斷,各類鴨產品供不應求。
圍繞“循環協同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山東眾客食品有限公司形成了集種禽繁育、商品禽養殖、屠宰分割、調熟加工等12大產業于一體的肉鴨全產業價值鏈生態循環產業園。
從菌種篩選、馴化到種子培養,擴培發酵,后熟穩定,產品監測,經過這一套生產工藝流程,農微生物研發中心通過微生物發酵的中草藥產品讓雞鴨實現“治未病”,大大減少抗生素使用率,實現綠色養殖。園區配套的寵物食品加工、羽絨加工等產業,真正實現了“連鴨毛也不剩”的全產業鏈生產。
“鴨子渾身上下都是寶。我們一只鴨子能分到80多種產品,可以說是物盡其用。”山東眾客食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公司產業涉及肉鴨全產業鏈,但主要業務是肉雞與肉鴨屠宰,其中肉鴨日屠宰量30萬只左右。旺盛的加工需求,輻射帶動周邊100公里范圍內的養殖戶。
在天信農牧孵化車間里,成批的種鴨被喂養著,長大后的鴨子將運往山東眾客食品有限公司。
“我們棚內設備全部采用7列4層單體肉鴨立體養殖模式,存欄可達3萬只。過去一對夫妻養1萬只就算規模比較大的,現在基本上一個人可以養3萬只,主要是對棚舍內的機械進行檢查。土地利用率提高4倍,人工節省了10倍。”天信農牧技術總監李寧介紹。
以農戶養殖為基本依托,以屠宰加工為載體,通過產業聯動、產業集聚、體制創新等方式,天信農牧促進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和銷售、餐飲、休閑以及其他服務業有機整合,實現了農業產業鏈延伸、產業范圍擴展,走向產業規模化、品牌化。
通過采取種養結合的方式,天信農牧發展生態型循環農業、以養促種,從而實現農牧共贏,在適養區土地上發展畜牧養殖,產生的有機肥料用于林果種植。“特別是我們與陳學森教授合作的山農酥梨種植基地,目前種植面積達到800畝。”李寧說。
以天信農牧為代表的養殖企業在新泰市樓德、宮里、谷里等10余個鄉鎮建成28處規模化肉鴨養殖示范基地,新建300個高標準智能化立體籠養棚舍,養殖存欄肉鴨900萬只,年總出欄7000萬只。通過示范帶動,新泰市肉鴨智能化立體養殖覆蓋率達到85.5%。
得益于新泰市創新的種養+大項目“飛地”模式,位于小協鎮的山東泰淼將自己的養殖加工項目落在了石萊鎮,實現了農業鄉鎮閑置土地與工業鄉鎮加工企業的合作共贏。在位于石萊鎮的泰淼種鴨養殖及鴨苗孵化一體化項目現場,不遠處一棟棟鴨舍里傳出“鴨”聲陣陣。
“櫻桃谷種鴨總共75周生產周期,前25周是幼雛育成期,后50周是產蛋期。每只母鴨可產合格蛋260枚左右,產鴨苗220只。整體效益每只母鴨約100元。飼料通過料線直接供到鴨舍內,穩定的水源供水、良好的通風保證種鴨在舒適的環境里生長、生產。墊料每個周期后集中處理,到有機肥廠做有機肥加工。整個生產過程中我們會再進行三次選育。”談及養鴨的經驗,山東泰淼食品有限公司種禽部經理武海波如數家珍。
記者了解到,泰淼養殖加工項目自去年6月開始平場動工,目前已完成26棟養殖棚舍主體及辦公生活廠區建設,其中13棟及辦公生活廠區已投產使用。另外的13棟正在進行墻體及室內硬化施工,計劃將于11月中旬投苗養殖。項目全部投產后,可實現年出欄種蛋3500萬枚、出欄鴨苗5000萬羽左右。
在新泰市,肉鴨企業產業鏈不斷延伸,主業各有側重,相互之間業務聯合融通,形成了“飼料—種禽—養殖—屠宰冷鮮—熟食加工—油脂加工—寵物食品—羽絨加工—生物制藥”完整產業鏈條,正推動著鄉村振興蓬勃發展。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