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飲鄉金秋好“豐”景 生姜喜豐收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徐文莉 審核 晁彤彤)眼下正是生姜采收的季節,走進鄉飲鄉韋周村,姜葉郁郁蔥蔥、莖粗葉肥,新鮮的生姜香味兒伴隨著泥土的芬芳撲面而來,“大姜哥”李帥的百畝生姜喜獲豐收。掘姜、去泥、剪姜秸、裝筐……姜農們三五成群、分工協作,一株株個頭飽滿、色澤鮮亮的生姜便乖乖地“躺”在地里,等待裝箱運輸發往外地,田間地頭一派忙碌的豐收景象。
據了解,李帥于2016年成立帥先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會員150余人,由最初的5畝發展到現在的130余畝。合作社與山東農業大學、泰安市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每畝產量達到1.5萬斤以上。今年的生姜品種主要以山農1號、平頂4號為主,具有塊大肉厚、色澤鮮黃、味辣皮薄等特點,經過合作社統一初加工、清洗、包裝后發往濟南、泰安、濟寧、河南、北京、上海等省內外各地,經過清洗后的生姜價格達到6.5至8元/斤,收益相當可觀。李帥作為種姜的“老把式”,還為縣內外5000多畝姜地的農戶提供技術指導、產業銷售等服務,帶動周邊500余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我這早上拾掇完家里的活就來姜地,一天干個七八個小時能掙八九十塊錢,有的男爺們兒能掙一百多,主要是離家近,老板人也好,我們都常年跟著他干。”鄉飲鄉韋周村村民孔凡娥手里不停地忙活著,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說道。
近年來,鄉飲鄉依托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積極優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把發展特色種植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發展生姜、櫻桃、山藥、刀豆、西蘭花等特色種植產業,加快形成“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鄉飲鄉將立足實際,充分挖掘資源優勢和地域優勢,發揮“土專家”“田秀才”示范帶動作用,持續創新產業發展路子,做好特色產業與鄉村旅游、休閑采摘、農村電商的結合文章,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