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縣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打好“治水組合拳” 打造潔凈美麗幸福河湖
10月的東平,河湖水域碧波蕩漾,岸邊綠樹成蔭,水面波光粼粼,游人漫步湖畔,盡情享受愜意時光。
以改善人居環境、打造水美宜居的康養之城為目標,東平縣全面推行河湖長制,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創新工作機制,完善水治理體系,為東平人民打造潔凈美麗的幸福河湖。
“五大機制”引領河湖長治
河水潺潺流淌,魚兒在水中自由穿梭,河畔綠樹成蔭……位于東平縣東平街道的龍王溝,宛如一條碧綠的綢帶,兩岸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景致,生態之美,盡收眼底。
“龍王溝為東平街道鄉級河道,上游龍王溝水庫為鄉級水庫,我們建立了鄉、村兩級河湖長組織體系,共設各級河湖長4名,全面加強河湖巡查。”東平縣河長制辦公室科長李恩厚介紹。
自2017年全面實行河長制以來,東平縣積極推進河湖長制從“有名”向“有實”轉變,相繼制定出臺了《東平縣全面實行河長制工作方案》《東平縣在湖泊實施湖長制實施方案》。“我們在全縣61條河道、29座水庫構建起縣、鄉、村三級河湖長加河湖警長、河管員的‘3+2’常態監管工作格局,逐步實現了河湖長制引領河湖長治,應用河湖長信息管理平臺、手機巡河App,實現對河湖長工作管理的數字化、動態化,守護東平碧水清流。”李恩厚說。
在全面建立河湖長制體系,配套制定各相關制度的基礎上,東平縣根據東平水域實際,充分吸收借鑒外地先進經驗,建立了聯席會議、聯審聯批、聯防聯控、河湖管護、河長述職“五大機制”,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各方參與的河湖管護工作格局。
推動河湖治理實現由凈到清、再到美的躍升
東平街道城南排水河曾是困擾周邊居民的“臭水溝”,生態惡化、黑臭水體、礙洪淤阻等問題日益凸顯,讓環境問題一度成為痛點。
昔日臭水溝,今成清水河。城南排水河是如何實現蝶變的?“在治理過程中,我們重視河道生態岸線形態,強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注重水生態系統修復,實施生態護坡建設。”李恩厚說,在河湖日常保潔方面,采用物業化方式管護河道,日常配備河道管護員。
自2023年1月以來,城南排水河每月實施1次水質檢測,水質穩定達到Ⅲ類以上標準。據悉,縣、鄉兩級均建立了相對比較完備的河湖長制會議、考核、驗收等多項制度辦法。同時,東平縣河道劃界全面完成,界樁、公告牌設置規范。
近年來,東平縣出臺《東平縣關于加強河湖監管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形成了相對完整的河湖長制制度體系,先后將海子排澇河、龍王溝、城南排水河作為美麗河湖示范樣板進行重點整治,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美麗示范河湖,統籌謀劃河湖系統治理與管理保護,推動河湖治理實現由凈到清、再到美的躍升。
打造河湖治理共同體,合力治水護水
為了解決多年存在的河湖頑疾,東平縣圍繞保障河湖水系行洪安全和生態安全,相繼開展了“清河行動”“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清網凈湖”等河湖清違專項整治行動。“在行動中,我們深入摸底排查,建立問題清單,逐項掛賬銷號。”李恩厚表示,專項行動的開展,有力震懾了涉河湖違法行為,極大地改善了河湖面貌。
在全省率先建立“河湖長制+檢察”新機制,攜手縣檢察院成立駐河長辦檢察工作室;設立“河湖警長警務工作站”,建立“河湖管理為基礎、水政執法為常態、公安執法為保障”的河湖管護機制;充分發揮交通、市場監管、旅游等相關職能部門的監管指導作用,形成“協調聯動、齊抓共管、綜合治理”的東平湖綜合管理長效機制……東平縣將河湖管理保護納入河湖長制工作的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軌道,積極探索“河湖長制+”創新模式,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河湖管護體系,打造河湖治理共同體,合力治水護水。
打好“治水組合拳”,描繪岸綠水清新畫卷。東平縣河道管理保護中心主任王凱表示,近年來,東平縣以美麗幸福示范河湖建設為抓手,狠抓河湖長制體系建設及“四亂”清理、河湖治理、親民設施建設等工作,河湖岸線、植被、水質等有了明顯的改善。“東平縣將繼續以美麗幸福示范河湖建設為引領,持續改善河湖生態環境,提升群眾幸福感,打造水潤東平的幸福河湖。”王凱說。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張芮 陳陽 審核 胡越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