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丨秋耕備播好時節 智慧農機“顯身手”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徐文莉 審核 王天姿)秋高氣爽寒露至,秋耕備播好時節。金秋十月,寧陽縣鄉飲鄉的大地處處洋溢著秋種的喜悅和繁忙……從遠處望去,“科技范兒”十足的新型播種機猶如鋼鐵巨獸在田野間馳騁,所到之處泥浪翻滾、土墑筆直。
“這臺農機不光體型龐大,頭腦還很‘聰明’,靠它自己就能完成旋耕、鎮壓、平整、播種等多道工序,省去了旋耕機和鎮壓機,效率也較之前增加了60%,一次能播種200余畝地,無壟和有壟模式來回切換自如。這臺農機現在成了‘小網紅’,訂單爆滿、深受追捧。”說起身邊的“大家伙”機手朱魯寧掩蓋不住喜悅,滔滔不絕地介紹起他的“新裝備”。
這臺“聰明”的農機還有個霸氣的名字—“大華寶來300型驅動耙高性能復式條播機”,兼具北斗導航和可視化操控兩種系統,分傳統駕駛和無人駕駛模式,操作人員在駕駛艙內的屏幕上設定好播種、施肥定量等各項參數后,農機手無須操控方向盤,播種機便可在田間來回自動行進……3米動力耙條播機、15厘米行距,能準確保證的播種行距,解決傳統播種機因為地輪打滑造成漏播和播種不均勻的問題,不僅增加了種植密度,還能讓種子有效分蘗,更利于通風采光、養分吸收和作物生長,提高小麥抗倒伏能力,從而大幅提升糧食產量。不只是糧食種植,蔬菜種植對它來說也是“小菜一碟”“不在話下”,可謂是功能強大、高效便捷。
“以前一臺機器播種100畝地需要3天,現在用上這臺機器,一趟過去就能播種20壟,只需1天就能完成播種,省時省力還省錢。”鄉飲村黨支部書記柯長生說。
在冬小麥播種的關鍵時期,鄉飲大地的智慧農機正“大顯身手”,不僅降低了人工成本,還提高播種質量、勞動效率和土地利用率,推動土地向規模化、機械化、集約化方向轉變,實現了“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的“蝶變升級”,進一步提升了農業生產的產業化、現代化和機械化水平,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