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金融“活水”精準滴灌櫻桃產業發展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崔東旭 審核 陳茂榮)走進新泰市谷里鎮于棗林村的櫻桃園區,一排排整齊種植的櫻桃樹映入眼簾。步入初秋,正是櫻桃樹追肥的好時節。隨著近年來農業產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新泰市的櫻桃種植從零星栽植發展到規模生產,逐漸成長為當地的農業特色主導產業。
“進入秋季,正是果樹追肥的好時節,為了保證來年的果實產量,我們需要投入近400萬元的化肥用于果樹種植管理,現在除了合作社自籌的100萬元資金外,還有近300萬元的資金缺口。”新泰市櫻山紅林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于彬望著櫻桃園里的一棵棵櫻桃樹,一臉憂愁地說。
于彬居住的谷里鎮于棗林村曾是新泰市的貧困村落,近幾年新泰市谷里鎮因櫻而起,因櫻而興,在于彬的帶領下,新成立的新泰市櫻山紅林果種植專業合作社,依靠當地丘陵多,耕地少的特點,大力開展櫻桃種植業。
“入秋后,合作社需要大量資金來購買化肥,面對這么大的需求。一時間讓我犯了難,恰逢農行正在宣傳助農貸款,我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與農行聯系,沒想到新泰市支行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上門調查,在短時間內成功發放貸款300萬元,利率還非常優惠,資金的入賬為合作社解決了一個大難題。”于彬感慨地說。于彬所提及的貸款是農行推出的“強村貸”,該產品以信貸支持村黨組織領辦的合作社為切入點,采用“組織部門推薦+農擔擔保+農行貸款+財政貼息”的方式,為經營主體解決資金難題。
除了種植環節,農行泰安分行還圍繞當地櫻桃產業集群發展的金融需求,開展產業集群授信工作,改變“零敲碎打”的散戶服務模式,“一項目一方案”繪制生態圖譜,創新涉農信貸產品和服務模式,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領域的信貸投放。
小小的櫻桃,改變了山村的命運,該合作社通過連片發展,帶動周邊。合作社采取“互聯網+農戶+合作社+基地”經營模式,現已覆蓋周邊7個鄉鎮、38個村面積7300余畝,現擁有3個種植基地,集中種植面積1600畝,種植果樹12.6萬余株。目前,果樹進入盛果期,櫻桃每畝產量在1200斤左右,市場平均價格在20元/斤左右,今年可實現收入380萬元左右,預計增加村集體收入60萬元。
小小的櫻桃,改變了山村的命運。該合作社通過連片發展,帶動周邊。合作社采取“互聯網+農戶+合作社+基地”經營模式,現已覆蓋周邊7個鄉鎮、38個村面積480余公頃,現擁有3個種植基地,集中種植面積106公頃,種植果樹12.6萬余株。目前,果樹進入盛果期,櫻桃每公頃產量在9000公斤左右,市場平均價格在40元/公斤左右,今年可實現收入380萬元左右,預計增加村集體收入60萬元。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