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丨玉米豐收“金”滿倉
眼下,新泰市2.7萬公頃玉米陸續迎來成熟收獲期。來到西張莊鎮,53公頃玉米地里,2臺玉米聯合收獲機轟鳴著穿梭其間,金燦燦的玉米不一會兒傾瀉而出,深耕機緊隨其后將土地翻耕,一旁的青儲回收機則收集著剩余的秸稈,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
看著這繁忙而有序的收獲景象,西張莊鎮東韓村玉米種植大戶李紅坤高興地說:“這53公頃土地實現了無壟種植,一公頃地就能多收入3000多元。機械化收割每公頃價格在1500—1800元之間,我這邊連秸稈一塊兒賣了,每公頃土地收割僅需支付600元。”
在果都鎮,玉米收獲現場同樣熱鬧非凡。玉米聯合收獲機來回穿梭,摘棒、剝皮、秸稈粉碎一氣呵成,一輛輛運糧車緊隨其后,不一會兒工夫便滿載而歸。
談及如何確保秋收穩步推進,果都鎮農業機械管理服務站站長梁友說:“為了保證豐產和豐收,我們前期對農機手進行了培訓,保證糧食在收獲的時候盡可能減少損失。同時提前對農業機械進行檢測檢修,保證正常收獲,確保顆粒歸倉。”
為進一步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新泰市積極培育各類服務主體。目前,全市已建成168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20家綜合農事中心和10個為農服務中心,構建起特色鮮明、簡潔高效、上下貫通、聯接緊密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糧食從耕、種、管、收到烘干的全程機械化作業。
在禹村鎮西山東村玉米收獲現場,新泰市鴻運農機專業服務合作社社長馬洪剛表示:“我這邊有玉米收獲機5臺、青儲設備2臺、深耕機8臺,每年服務周邊400多公頃土地。這邊的地塊比較集中,一般都是同時作業,效率高,每天大約收27公頃,一個多月就能收完,大約收到10月中旬。”
隨著玉米收獲進入高峰期,在新泰市羊流鎮億路發農事服務中心玉米收購基地,每天都有3萬斤以上的玉米在這里經脫粒、晾曬、烘干后進入糧倉。
該中心負責人殷西菊說:“現在進入了收糧高峰期,每天收購玉米3萬—5萬斤,這個高峰期大約能持續到10月中旬。收購之后,我們要及時進行晾曬、烘干、儲存,確保顆粒歸倉。作為一個收購點,既能給周邊老百姓賣糧提供方便,還能讓糧食直接入倉。”
截至目前,新泰市已完成玉米收獲1.35萬公頃,機收率為99%,機耕面積1080公頃,青儲和打包秸稈回收3.5萬噸。全市備戰作業機具8000余臺,其中,玉米聯合收獲機近400臺、拖拉機2000多臺、播種機2800多臺,檢修各類農機具6230余臺套,上陣農機手1000余人次,為秋收備播生產打下堅實基礎。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崔東旭 審核 陳茂榮】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