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機“顯身手” 秋耕更有“科技范”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徐文莉 審核 晁彤彤)深耕一寸土,多耐十天旱。秋收的繁忙時節,寧陽縣鄉飲鄉廣袤的農村大地上處處都能看到“智能化”農機的“身影”,土地上“耕”出了智慧農業新模式。
走進金馬村,寧陽縣魯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農機手劉紅正駕駛著農機在農田里來回穿梭,土地深耕作業熱火朝天……走近一看,劉紅時不時就要瞅駕駛艙內的“小屏幕”,盡顯“科技范”。據了解,這臺農機的精巧之處在于安裝了魯源種植專業合作社自主研發設計的“農業全程機械化作業監測系統”,通過在農機的鏵犁部位安裝高清攝像頭、姿態傳感器等多種精密設備,利用無線通訊傳輸技術將作業數據上傳至云端,系統后臺將相關數據分析與統計后自動保存,駕駛員通過駕駛艙的可視化屏幕便可實時監測作業面積、耕作深度等情況,有效提高監管效率,保證了作業質量。
寧陽縣魯源種植專業合作社聚焦農業的“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和智慧化”,依托農業社會化服務,打造“魯農惠”智慧化管理平臺,農機加裝了“黑科技”,猶如裝上了“千里眼”“操舵手”,通過線上APP便可對農機位置、作業軌跡和設備運行等農事進行實時監測、分析總結。截至目前,共出動40余臺“智能化”深耕農機,服務面積達12000畝,預計十月中旬完成30000畝土地深耕作業,智慧農業助力糧食增產的綠色畫卷正徐徐展開……
“之前給農戶深耕的時候,他們都得來地頭上看著,現在方便了,直接在手機上下載“魯農惠”App,數據都在上面顯示著,深耕的深度平均都在30厘米以上,農戶省心又放心。”寧陽縣魯源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朱魯寧說到。
如今,鄉飲鄉把發展農業科技創新、人才培育培養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智慧鄉村,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以“智慧農業”助力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