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首頁 > 首頁 > 泰山 > 正文
  • 天下泰山丨“泰山巖巖 萬邦所瞻” 泰山文化遠播海外

      泰山,中華五千年文明傳承的見證和象征,蘊含著豐厚的地理、歷史和文化內涵。而泰山不僅是一座中國名山,也是一座世界名山。劉國慶.jpg

      △岱頂風光。

      泰山很早就與域外的世界發生聯系。可以說,一部泰山的文化史,就是泰山由山東走向全國,又由中國走向世界的歷程。

      封禪大典引萬邦來賀,泰山文化遠播海外

      “泰山巖巖,萬邦所瞻”。泰山學院泰山研究院教授周郢介紹,泰山與世界發生聯系,最早可追溯到西漢時期。

      “漢武帝封禪泰山時,就有來自‘安息’——也就是今天伊朗等國的眾多使節隨行。”周郢告訴記者,隨著唐宋時期中國對外交往的不斷拓展,有越來越多國家的使節來到泰山,參與中國皇帝的封禪大典。在唐高宗、唐玄宗兩次封禪活動中,就有日本、新羅(朝鮮)、天竺(印度)等數十邦國的使節與會。在宋真宗封禪時,更增添了來自阿拉伯半島與東南亞印尼等國的商人隊伍。這些頻繁的外交活動都發生在泰山,泰山文化因而遠播海外。

      bfd1988184675aea96c6ad083d5ca67.jpg

      △泰山十八盤。

      韓國自古就與泰山有著密切的關系。周郢介紹,在韓國不僅有“泰安”(郡),還有“東岳”(吐含山),這些與泰山地區完全相同的地名,充分顯示了兩地的文化淵源。而在韓國歷史上,曾有眾多的新羅、百濟、高麗的國使前來參加封禪大典,至泰山游覽訪勝的韓國友人也屢見記載,留下了眾多吟詠泰山的詩詞華章。更有一位朝鮮高僧渡海來泰山求法,這位高僧名叫信云,號滿空。1428年,滿空登泰山,遍訪古剎,于1463年圓寂泰山。其間,滿空先后在岱陽重建竹林寺、普照寺,使荒廢頹敗的古寺重煥光彩。

      周郢說,查閱文獻資料可得知,早在公元7世紀至9世紀,日本遣唐使節便曾兩度登臨泰山,參加唐廷的封禪大典,在此背景下,也有了“泰山神東渡日本”的歷史趣話。日本平安時期,有一位名叫圓仁的高僧,于839年隨同遣唐使來到中國,曾至今山東境內的赤山(今榮成縣境),向赤山寺內供奉的泰山神祈愿,回到日本后,為了報答泰山神(泰山府君)的靈佑,立誓為神建造禪院加以奉祀。后來圓仁的弟子遵從遺命,于888年在京都建起供奉泰山神的禪院(名赤山禪院),從此泰山信仰開始傳播于日本。在此后千年中,不僅大和古典名著《平家物語》《源平盛衰記》及《今昔物語集》中都曾寫到泰山神的故事,而且泰山府君的形象還出現在謠曲能樂中。而除了泰山神信仰,源于泰山靈石崇拜的“泰山石敢當”民俗,也在17、18世紀傳遍日本、琉球諸島域。

      泰山僧“西天取經”,阿拉伯商人從海上來

      “佛法自西方來,天下名山勝境化為道場”(金·黨懷英《谷山寺記》)。隨著古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大批印度僧人遠涉關山,前來中華弘揚佛法。周郢介紹,有3位印度僧人在泰山留下了禪跡。其中,最早叩訪泰岳的印度高僧是東晉佛馱跋陀羅,他曾在泰山以北今長清境內建立云禪寺。繼佛馱跋陀羅之后,又有一位故罽賓王子求那跋摩傳法泰山,并在岱北人頭山立銜草寺,此寺延續千載,成為泰山著名古剎。另外,在泰山以南的東平洪頂山南,還留有北齊時天竺僧釋法洪的多處刻經。

      4f9349e.png

      △俯瞰碧霞祠。

      歷史上不僅有印度僧傳法泰山的佳話,也有泰山僧“西天取經”的壯舉。唐代泰山人(故里在今長清)義凈,于咸亨二年(671年)從廣州由海路往印度求法,求得梵本三藏近400部,合50余萬頌。唐中宗于泰山四禪寺為義凈刻立了《大唐中興三藏圣教序》碑,褒獎他取經譯書的功勞。義凈圓寂后,又分舍利建塔寺中。“義凈曾受封為三藏法師,根據考證,《西游記》中‘唐三藏’形象的塑造,便融合了許多有關義凈的傳說。”周郢說。

      歷史上,中國與阿拉伯的海上貿易極為繁榮,泰山也與阿拉伯世界發生了聯系。公元725年唐玄宗封禪,大食(阿拉伯)使節便出現在朝覲壇下的侍祠行列中。此后中阿交往頻繁,阿拉伯商人開辟了一條名為“香料之路”的海上航線,其船舶經紅海、波斯灣、馬來半島抵達中國,每年都有眾多的阿拉伯商人來華進行貿易。

      古代越南也與中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淵源,被越南人稱為“南交學祖”的漢交趾太守士燮,便祖籍汶陽(今山東肥城境)。在唐宋兩朝,今越南境內的古國林邑(又稱占城)、日南、安南(交趾)都曾遣使參加泰山封禪大典。周郢介紹,泰山民間信仰也曾影響越南北方,越南李、陳朝時已有五岳觀等建筑,清代安南人所供奉女神中有“泰山頂上娘娘”,在河內越南故都升龍城附近的玉山祠中,至今還立有“泰山石敢當”石碑。

      400多年前泰山出現在中國最早彩繪世界地圖上

      對西方世界,泰山文化同樣有著久遠而廣泛的影響。公元6世紀,東羅馬史學家便在著作中提到了泰山;隨著17世紀的地理大發現,泰山的名字更傳遍了西方。

      周郢介紹,17世紀地理大發現后,第一個把泰山介紹給西方的是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他沒登過泰山,但他繪制的《坤輿萬國全圖》上,中國山東之境共標注了兩處地名,其一便是泰山。這幅地圖用中文標注,于1602年在北京付印,是中國最早的彩繪世界地圖,從此,承載著中國數千年歷史文化印記的泰山,有了世界性的地理坐標。

      在利瑪竇之前,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曾到過泰山腳下的東平州,所著《馬可波羅游記》第二卷中描寫過東平城市與運河的壯觀景象。“時至今日,泰山仍為意大利人所熟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有一座中國城,城中的一條大街被命名為‘泰山街’。”周郢說。

      泰山奇觀 攝影:馬斌.jpg

      △瞻魯臺。

      17世紀俄國大臣米列斯庫曾出使清朝,所著《中國漫記》中對泰山作過描繪。20世紀初,泰山之巔迎來了一位俄國客人——被稱為俄蘇漢學創始人的阿列克謝耶夫。阿列克謝耶夫于1907年間來到泰山,詳細調查了各處名勝、石刻以及民間風俗,并在他的《1907年中國紀行》中作了詳細記敘。“阿列克謝耶夫對繪畫深有研究,因此岱廟的壁畫與泰安的紙馬(一種民間版畫)都引起了他濃厚的興趣。對于岱廟壁畫,他給予這樣的述評:‘主殿巨大而寬廣的墻上是保存完好的宋代壁畫真跡,眾多的人物形象表現皇帝來此祭拜泰山的景象:皇帝從首都出發,行進中的隊伍在山頂迎接鑾駕,隨從、宮人、士卒、帝王的車輦,一切畫得細膩、美麗、明快。’而對于紙馬、年畫,他更是如獲至寶,悉心收集,帶回俄國。”周郢介紹。

      漢學大師泰山訪古覽勝,法國被稱為“歐洲漢學中心”

      在17、18世紀的歐洲,曾持續了一個多世紀的“中國風”熱潮,漢學也逐漸興盛。近百年,泰山文化與法國的聯系非常密切,法國被稱為“歐洲漢學中心”。

      在法國巴黎,有一位以研究泰山文化著稱的漢學大師——愛德華·沙畹。周郢介紹,1891年和1907年間,沙畹兩次至泰山考察,回國后,于1910年在巴黎出版了法文專著《泰山:中國人之信仰》。這本書第一次向西方讀者系統介紹了“古老東方之巔”的歷史文化及社會風貌,而且作者提出了許多學術新見,被譽為西方漢學的經典著作。

      愛伯特·肯恩是巴黎的一位旅行家和金融家。1908年與1913年,肯恩兩次來到中國,他委派攝影師用當時最先進的彩色攝影技術,到泰山拍攝了大量彩照。1996年,收藏這些彩照底片的法國上塞納省立愛伯特·肯恩博物館,向泰安市博物館贈送了這套共47幀的泰山舊照,從中可以重睹百年之前的泰山極頂、南天門、岱廟等勝跡舊貌以及當時泰山人家的種種生活場景。

      劉國慶 (2).jpg

      △泰山姊妹松。

      1868年,德國科學家李希霍芬來到泰山附近,對“泰山雜巖”進行了深入研究,開啟了近代泰山地質學的先河。德國人在泰山的活動頻繁,泰山云步橋頭至今還保存有清末時德國人巴賀的題刻。

      一位名叫彭安多的天主教士,在1906年撰刊了一本題為《泰山及其國家祀典》的著作。“這是第一部由外國學者撰寫的泰山專著,比沙畹之書還提早了4年,具有開山意義。”周郢說。

      中英文化交流也有著漫長的歷史。周郢說,在泰山文化領域,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國學者迪金森(舊譯狄更生)與羅素關于泰山的論說。其中,迪金森是英國康橋國王學院教授,由于他盛贊中國的文明,因此被稱作是“英國的新儒家”。迪金森1912年來中國游歷,專程游覽了泰山,并在游記中對泰山展現的自然與人文和諧之美表現出由衷的贊嘆。

      登山、攝影、寫書,來自大洋彼岸的探索

      “早在1868年,便有一位美國長老會傳教士馬提爾牧師寫過一篇《泰山之寺廟及其祭拜》,這是今天所知最早由美國人撰寫的泰山文章。”周郢介紹,在19世紀末美國傳教士狄考文、柏根等人筆下,多次寫到登臨泰山的感受。進入20世紀后,有更多的美國人來過泰山。

      美國旅行家蓋洛在20世紀初數次來華考察中國的人文地理,足跡遍布長江、長城及18行省。1926年,蓋洛出版了《中國五岳》一書,書中第一篇“青色的東岳泰山”對泰山的宗教祭祀、與歷代王朝的關系、名勝古跡作了全方位的描述,并從西方學者的獨特視角,對泰山文化與西方文化作了比較論說。“如寫到泰安城時,蓋洛特別將其與西亞圣城耶路撒冷相聯系:‘位于泰山南部山腳下的城市稱作泰安,意即太平安寧。這讓人聯想起一個古巴比倫的名字——耶路撒冷,意為平安之城。’”周郢說,蓋洛書中還收錄了在泰山拍攝的照片,展示了當時山之上下方方面面的場景。

      “廣闊空間與天上來自十二方純凈的風。緩慢地攀登6000級階梯之后的那種強烈的狂喜,猶如疾聲呼喊。這就是泰山,美麗、最神圣。”美國女詩人尤妮絲·漢蒙德·梯金斯以泰山為主題的長詩《最神圣的山》被文學史家稱之為“一部偉大的作品”。

      近代以后,大批的歐美人士奔赴泰山,訪古覽勝,并從不同角度對泰山文化展開深入而廣泛的探討,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重要一頁。1987年,泰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確定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越來越多外國人前來泰山觀光及研究。“如今,泰山以其承載的璀璨文明,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目光。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相信世界將更了解我們泰山,泰山也將更加走向世界。”周郢說。

      圖片均為資料圖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劉小東 李巖 審核 聶艷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