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殘愛心小屋如何建得更穩固?山東這樣做→
山東省推進殘疾人“社區微業”,在政策支持、愛心力量幫助下誕生的愛心小屋正茁壯“成長”
惠殘愛心小屋,如何建得更穩固
近日,德州天衢新區宋官屯街道嘉誠東郡小區B區東側,“社區微業·惠殘愛心小屋”門前,46歲的章偉熟練地稱重、結算、分類回收再生資源。不到1小時,已有6撥社區居民前來賣廢品。
6年前,章偉因病致殘,求職屢屢碰壁,正當他心灰意冷時,看到了“社區微業·惠殘愛心小屋”招聘培訓通知?!皥竺?,我被就近安排在家附近的嘉誠東郡小區回收紙盒、舊衣服等,每個月收入有4000多元。”章偉說。
社區微業以社區為依托,幫助居民“家門口”就業創業。在政策支持、愛心力量幫助下誕生的惠殘愛心小屋正茁壯“成長”,但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是其面臨的挑戰。
小屋的功能恰好補足社區服務短板
隔壁劉集社區的居民王紅杰是章偉的???,每周固定來兩次?!耙郧爸苓厸]有廢品回收點,現在好了,騎車過來不到5分鐘?!蓖跫t杰說,小屋開張營業,為他帶來很大便利。
宋官屯街道民政辦主任李冰介紹,小屋所在的小區居民超6000戶,其中年輕人占比超六成,網購多,廢品回收需求也高?!翱紤]到小區居民需求,結合殘疾人的能力狀況,設置了這處再生資源回收點。”李冰說,小屋的功能有效滿足周邊居民需求、補足社區服務短板,這有利于長久運營。
對章偉而言,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坝谢顑焊?,咱就有價值。不光家里收入多了,自己也走出來了,覺得生活也有熱乎勁兒?!闭聜サ钠拮訌埼闹フf,來小屋上班后,章偉越來越開朗,家里的氣氛也越來越好。
“加強對殘疾人等就業困難群體的幫扶,不能一味地幫,而是要激發其內在就業動力,并搭建合適的平臺,助其實現就業?!钡轮菔袣埪摳崩硎麻L龐永杰說,經過深入調研,他們了解到,垃圾分類和快遞代收兩大業務有較大潛力,“關鍵是適合殘疾人參與”,因此將這兩項業務確定為小屋主要經營業務。
德州市殘聯、人社、住建、城管、郵政等多部門聯合制訂“社區微業”促進殘疾人就業實施方案,設置“惠殘愛心小屋”公益性崗位,在組織保障和政策支持方面統籌推進。目前,德州市已建成“社區微業·惠殘愛心小屋”319處,投入運營315處,招聘上崗殘疾人及其家屬338人,每間小屋月收入穩定在3000元以上。
服務范圍與居民需求重合度越來越高
“孫姐,我來提貨了!”“好嘞!這就給你拿……”9月27日,臨近中午,德州市德城區廣川街道岔河小區“社區微業·惠殘愛心小屋”熱鬧起來,剛下班的小區居民齊鳳玲來小屋拿貨,小屋“主人”孫新華將貨物遞給她。
孫新華今年47歲,肢體三級殘疾,此前沒有固定工作,如今有了小屋“棲身”,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線上訂購、線下自提以及助殘烘焙基地產品展銷,是這間小屋的經營模式。在小區居民購買商品的小程序上,愛心企業每日推出不同優惠商品,小屋每日接單20余單。孫新華說,一個月能掙4000多元,很夠用。
龐永杰介紹,除了垃圾分類和快遞代收主營業務,德州正積極探索小屋運營的更多可能。社區團購、生鮮自提、家電維修、衣物縫補等不斷被納入小屋的服務范圍,“這與居民生活需求重合越來越多,小屋的生命力也會更強”。
為增強小屋的市場競爭力,在運營之初,德州還積極引進市場主體參與打造。經過層層篩選,目前已有齊河福惠萬家便民服務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參與小屋運營,共同推進殘疾人就業創業與規范化管理有機融合。
齊河福惠萬家便民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緱延超介紹,小屋與所在社區積極聯動,在小區內開展便民服務日、垃圾分類代“鹽”等志愿服務活動,積極參與的居民可享受小屋提供的優惠服務,例如線上商城購物滿減券?!巴ㄟ^這些活動,社區志愿服務水平得到提高,小屋也能快速打開市場、融入社區居民生活?!?/p>
找準小屋“嵌入”社區的關鍵之處
當前,山東正深入開展殘疾人“社區微業”工作,德州、濰坊、濟寧等地助殘愛心小屋多點開花。
“做好殘疾人‘社區微業’工作,必須牢固樹立以殘疾人為本的就業創業服務理念?!笔∥h校(山東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王格芳建議,要注重殘疾人群體內部差異,針對不同殘障類型、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殘疾人的個性化需求和能力狀況,緊密結合社區具體實際和用人需求,提升殘疾人社區就業創業幫扶的精準性。
小屋既方便居民生活,又幫助殘疾人實現就業,但也觸動了一些人的“蛋糕”。有參與小屋運營的企業方代表說,面對同行低價驅逐,他們不得不以免費義診、免費理發、贈送禮品等方式吸引客流?!跋M鞣蕉鄰摹異坌呐c幫助’的角度對待小屋,攜手助力殘疾人走出家門、走進社會,而不是簡單視其為市場競爭者。”
禹城市目前已建設并投入運營“社區微業·惠殘愛心小屋”31處,運營良好。在禹城市殘聯黨組成員張龍看來,小屋要更穩固,需要解決兩個難題。一是將殘疾人的家人納入小屋“主人”范圍,“部分殘疾人不能勝任小屋工作,如由其家人擔任小屋‘主人’,能促進殘健融合,讓便民、助殘、惠殘在社區匯聚”。二是如何激發小屋“造血”功能,這需要各方力量幫助小屋進行精準定位,“更自然地嵌入社區之中”。
對此,王格芳建議,實現小屋“可持續發展”,要堅持社區服務和就業創業深度融合,完善多主體協同幫扶和全鏈條貫通機制,全面盤活、鏈接各類資源,實現政策咨詢、供需對接、就業幫扶、創業培育、技能培訓等全鏈條貫通。
?。ù蟊娦侣劇ご蟊娙請笥浾?劉一穎 賀瑩瑩)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