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醫院舊址 傳承紅色基因——泰安市中心醫院“文化+健康”品牌建設第十三站走進萊蕪東上崮村
9月26日,濟南市萊蕪區大王莊鎮東上崮村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泰安市中心醫院青年醫師團隊。當天,泰安市中心醫院“文化+健康”品牌建設第十三站在東上崮村舉行,青年醫師追尋先輩艱苦創業、治病救人的光榮歷史,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健康”活動,為村民們送溫暖、送文化、送健康。

?
尋根:追尋前輩足跡,感悟醫者初心
“聽老一輩人講,這片瓦房以前是衛生所,南屋就是當時救治傷員的地方,倒塌的是東屋,以前用來放病床……”9月26日上午,東上崮村村民李延臣老人站在一片老瓦房中間,向青年醫師們講述這里曾經發生的故事。原來,李延臣老人和青年醫師們腳下的那片土地,就是泰安市中心醫院前身——魯中南第一地方醫院的舊址。
“為什么選擇這里呢?因為上崮村三面環河,北邊是山區,南邊是平原,地理位置隱蔽,適合作為戰后根據地開展醫療援護工作。”退休干部張修吉從時代背景角度,介紹了魯中南第一地方醫院選址的原因。
據記載,1948年,泰安專署在原萊蕪縣香山區上崮村建立魯中南第一地方醫院;1949年,醫院由萊蕪先后遷至原泰安縣后省莊、五馬莊,后又遷到泰安城岱廟內;歷經多次更名與發展,最終于1985年定名為泰安市中心醫院。
“那時候的日子很難,老百姓生了病變成大肚子,過不了多久就會死。醫院的人來了以后,給這里的人們看病、開藥,不光把大肚子治好了,還根除了傳染病。”東上崮村村民馮玉民老人講述了當時上崮村流行傳染病的歷史。慶幸的是,醫院建成后,醫生為當地百姓帶來了健康福音。
大王莊鎮文聯主席陳永孝在整理文件時發現了有關泰安市中心醫院舊址的史料,“這里的磚瓦房用的是黑磚,房子都是四梁八柱的建筑規制。”陳永孝表示,舊址的一磚一瓦折射出一代人的心血,鐫刻著紅色基因。
“站在這里,看著前輩們曾經奮斗過的地方,一幅幅戰火與鮮血交融的畫面浮現在眼前。作為泰安市中心醫院的青年醫生,我將接過前輩手中的接力棒,更好地為群眾健康保駕護航。”聽完老人們的講述,泰安市中心醫院青年醫師委員會會長李明備受鼓舞。
李明的話語,道出了眾多青年醫師的心聲。青年醫師們紛紛表示,他們將牢記老一輩中心醫院人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踐行醫者使命,為醫院發展以及人民建設事業貢獻積極力量。
服務:義診、送字畫,為村民送上別樣“大餐”
探訪結束后,青年醫師們在上崮村開展了“文化+健康”活動。活動中,志愿者忙著為村民量血壓、測血糖,來自心血管、老年科、骨科、眼科、消化科等多學科的青年醫師為村民提供全面、專業的健康咨詢與診療服務,耐心解答疑惑,給予專業指導,并向村民發放健康科普材料,普及健康知識。
同時,工作人員在現場設置了書法、繪畫、剪紙等傳統文化創作區。青年醫師們或揮毫潑墨,或揮舞剪刀,一幅幅遒勁有力的書法,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剪紙,既展現了青年醫師們的多才多藝,也包含著青年醫師們對廣大村民的醫者情深。
“村里也有在泰安工作的年輕人,聽他們說中心醫院是泰安最好的醫院,醫院專家能來村里給我們看病,我們心里很踏實。”“既看了病,又領了窗花,這樣的活動真不孬。”……活動現場,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用樸實的話語表達著感謝。
“感謝泰安市中心醫院來到東上崮村開展活動,東上崮村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與醫院開展更深入的交流,組織更加豐富多彩的醫療文化活動。”東上崮村黨支部書記李延軍說。
此次活動,既是一次尋根之旅,也是一次文化宣傳與健康管理深度融合的扎實實踐,有助于激勵廣大青年醫護人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未來,泰安市中心醫院將不斷探索更多創新的健康服務模式,為人民群眾提供全面、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邢季萌 審核 聶艷艷】
?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