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對蝦“游”進鹽堿地,寶藏山東究竟藏著多少驚喜?
近日,在山東濱州博興縣2024年“博興對蝦”開捕儀式暨蝦王爭霸賽活動現場,50名對蝦養殖戶帶來自家精挑細選的“候選蝦王”參賽,由專家組根據對蝦體長、體重等指標現場綜合打分,得分最高的對蝦獲得“蝦王”稱號。
這已是博興舉辦的第六屆對蝦節。博興這個位于黃河南岸的河濱小城,在20多年間不斷摸索水產養殖,最終依靠養殖“南美白對蝦”,成功躋身“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成為“中國白對蝦生態養殖第一縣”。其中,博興縣喬莊鎮自2001年試養南美白對蝦以來,經過20多年的發展,年產值達13億元。
“洋氣”的外來戶南美白對蝦,竟然“游”進黃河岸邊的鹽堿地,“長”成當地的支柱產業,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拎包入住”,南美對蝦在鹽堿地安家
博興縣地處山東省濱州市東南部,東鄰東營市的東營區與廣饒縣,南鄰淄博市的臨淄區與桓臺縣,西與淄博市的高青縣接壤,北與濱城區相連,并隔黃河與東營市利津縣相望。嚴格意義上來講,博興縣既不沿海也不沿邊,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內陸縣。
長久以來,博興縣深受鹽堿困擾。糧食欠收的“鹽堿窩”,恰是南美白對蝦生長的“溫床”。因取水相對便利,水質潔凈、礦物質充足,適宜養蝦;地下水離子成分與海水接近,而且沒有受到污染。在經過科學的配比、兌水之后,適宜南美白對蝦生長的水環境就此誕生。
2004年,三合村的村干部帶頭摸索在黃河邊的鹽堿地里挖塘養蝦。為了避免小蝦苗難以適應鹽堿水,它們要先經過淡化處理,再放到大棚里的蝦池養30天左右,然后才能放到鹽堿地里挖的露天蝦塘里。試驗成功后,三合村及周邊村民開始大面積養殖南美白對蝦。20年間,南美白對蝦不斷在三合村“住新房”“住好房”,終于在三合村每家每戶安了家。
近年來,博興縣加快對沿黃河各鎮低洼鹽堿地進行集中連片開發,建設標準化池塘、工廠化養殖車間,配套水利工程、道路管網、電力服務設施等,建立現代漁業園區,徹底改善了漁業生產條件。2024年,喬莊一個鎮就擁有蝦池1.2萬個,面積3.5萬畝,2千畝的基地10個,養蝦戶4000余戶,年產量2萬余噸,實現產值13億元。
吃飽喝足,對蝦有了新“保姆”
“外來戶”怎么才能在貧瘠的鹽堿地里吃得好?“人養蝦卵,天養蝦”這種原始的養殖方式肯定行不通。
為了讓南美白對蝦能住得好、更能吃得好,博興縣于2021啟動智能化循環水養殖模式,實現自動投餌、自動清污、自動收捕、自動裝卸等高智能自動化生產。年產20萬噸瑞士布勒生產線四條已建成投產,成為目前國內水產飼料設備配置最高、生產工藝最先進的高端飼料生產線。
2023年博興縣推動建立高效綠色循環模式技術,豆渣和豆清水進行綜合利用、綠色開發。大豆加工副產品豆粕通過發酵養殖魚蝦,實現了副產品及廢棄物循環,南美白對蝦也吃上了綠色無公害的純天然食品。
同時,吃飽喝足的南美白對蝦也迎來了自己的新“保姆”。一方面,博興新生代養蝦人的受教育程度、科技水平越來越高。一些技術員是大學生,查看蝦苗用顯微鏡,檢驗水體用專業的水質檢測儀……另一方面,博興注重技術提升。該縣以漁業科技入戶工程為平臺,構建了“專家組-技術指導員-示范戶-輻射帶動戶”的技術服務網絡,形成了“科技人員到戶、良方良藥到池、先進技術到人”的科技推廣機制,老一輩蝦農也能及時進行養殖技術的更新與升級。
土地生金,小品種做成大產業
產業發展,種業先行。山東省委農業農村委員會辦公室印發的《山東省推進農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五年行動方案》表明優化農業區域布局、產業結構,重點發展小雜糧、食用菌、中藥材、特色果蔬、特種養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優勢產業,打造農業特色產業“單項冠軍”是做大做強地方經濟、促進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
2017年,“博興對蝦”被農業部批準使用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并獲得第二屆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金獎。南美白對蝦被中國漁業協會授予“中國特色漁業優勢區域獎”。博興縣委、縣政府全面開啟淡水養殖“二次創業”,現已形成以南美白對蝦為主,美國加州鱸魚、澳洲龍蝦等特色品種齊頭并進的養殖產業格局。
2022年,由山東省農科院作物所培育的大豆新品種“齊黃34”正式在東營市河口區河口街道鹽堿地示范田內實打驗收。東營市投資3000萬元的耐鹽堿大豆產業創新中心集新品種培育、良種繁殖、試驗種植、技術推廣于一體,4000平方米的標準化生產加工車間可實現種子加工流水線智能化、自動化、精細化;3.85萬畝繁育基地收儲耐鹽堿豆種600萬斤。
將小品種做成大產業,山東良種也在造福其他地區。2023年刷屏無數,登上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的“希森6號”二十年磨一劍,是山東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土豆新品種。2006年希森在商都縣七臺鎮成立內蒙古希森馬鈴薯種業有限公司后,大力推進育繁推一體化工作,馬鈴薯逐漸成為商都縣的主導產業之一。其中,每座脫毒苗大棚每年能給種植戶帶來純收入2萬元左右,8個鄉鎮47個村委會的村集體資產每年能穩定增收470萬元。
資料來源:新華社、人民網、大眾日報、齊魯晚報等
(大眾新聞見習編輯 楊成 整合)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