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小攤 “有生”力量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李皓若 攝影 陳陽 通訊員 許鵬 審核 晁彤彤)隨著夜幕降臨,泰山夜市逐漸升騰起煙火氣,食客來往不息。夜市南出口處,一輛賣土豆泥拌飯的小吃車亮起燈,攤主撈出剛炸好的土豆,搗泥、拌飯、加料,動作麻利。很快,攤位前排滿了食客。
與夜市上的其他攤位相比,這個小吃攤位看起來沒什么不同,只是略顯安靜。在小吃車顯眼的位置,貼著一份菜單,“聽障人攤主”“想吃什么,請您動手指出來,謝謝配合!”菜單上這樣標注著。顧客看到后,點單不用說話,只是用手指一指想要的口味,攤主劉磊就能會意。偶爾,一些不知情的顧客開口詢問,劉磊就探出頭來,笑著指指文字,或打手勢與顧客交流。周邊喧鬧不已,這里有種“自成一派”的安靜和默契。
37歲的劉磊因小時候的一次意外,導致雙耳失聰。為了生計,他曾在工廠打過工,做過洗車工,還干過廚師,但因身體原因,求職不易,后來自己開了一家炒雞店,可惜生意沒那么紅火。今年3月份,他決定和同樣有聽力障礙的女友來夜市擺攤。賣什么,對于喜歡鉆研美食的他來說不是問題。在東北大飯包的基礎上,劉磊將做法升級,調配秘制醬料,嘗試各種搭配,制作出了口感綿密、味道香濃的土豆泥拌飯,還開發出肉沫、海苔等8種口味。
雖是擺夜攤,但這對踏實肯干的情侶在早上6點鐘就前往菜市場采購土豆等新鮮食材,上午削土豆、蒸土豆,下午炒肉沫、蒸米飯、備高湯,每天晚上6點準時出攤,常常忙碌到凌晨才歸家,其中辛苦可想而知。
幾個月下來,他們的生意也在網絡流量的加持下逐漸升溫。每晚擺攤時,他們都會同步直播,也經常在多個平臺更新擺攤日常,記錄生活。“刷視頻時刷到過,這是我們第二次來了,排了半個小時,要了兩份肉沫的,一份肉松的,很適合大眾口味,用料很足,他創業本就不容易,我們支持一下。”回頭客嚴女士說。不少顧客為他們做的美食點贊,現在劉磊一晚上能賣出200多份土豆泥拌飯,生意日漸火爆。
打拼出自己的小天地后,劉磊也希望幫助更多像自己一樣的殘障人士,記者在現場就見到了分別從江蘇鹽城、河南周口慕名而來的兩位學徒,他們手語告訴記者,劉磊毫無保留地教他們制作小吃的技術,非常感謝他。
日子也像生意一樣蒸蒸日上,劉磊和女友即將舉辦婚禮,組建一個小家庭,提及此事兩人均露出甜蜜笑容。
在泰山夜市,這樣的無聲小攤共有五家。福鼎雞肉片攤主宋金平也是一名聽障人士,不過每到周末,他就多了一個小幫手,剛上初一的兒子騰騰都會過來當“翻譯”,貼心詢問顧客的口味,用手語向爸爸傳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除了擺攤賺錢補貼家用外,宋金平還追求著體育夢想,白天有空時就會去游泳館訓練,在今年的山東省殘疾人游泳錦標賽中,他贏得了1枚金牌和1枚銀牌。宋金平告訴記者,自己的心愿就是兒子好好學習,考上大學。
還有香酥炸蘑菇攤、煙囪面包攤、東北大飯包攤,這些無聲小攤都凝聚著攤主們的拼搏與希望,他們不甘向命運低頭,雖遇到過不少挫折,但從未對生活失去信心,選擇不等不靠,迎難而上,用勤勞的雙手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無聲的世界給聽障人士帶來許多不便,但對他們而言,無聲的世界并不無力。夜市對他們攤位位置的照顧、關心關愛的親朋,又或者經常光顧的食客…..正如劉磊所“說”的,每次收到朋友或陌生人善意的幫助,他都會感覺很溫暖。
9月22日是第67個國際聾人節,劉磊也用手語鼓勵更多聽障人士活出屬于自己的精彩:“我們有手有腳,不怕困難,自食其力,大家一起加油。”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