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丨新泰:山楂采摘忙 新型運營模式拓銷路、助增收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崔東旭 審核 陳茂榮)又是一年豐收季,新泰市劉杜鎮的2.3萬畝山楂陸續成熟,漫山遍野的山楂掛滿枝頭,果農不停穿梭忙碌,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劉杜鎮種植山楂已有230多年的歷史,作為新泰市“甜山楂”原產地和主產區,其“甜山楂”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國家級生態原產地保護認證、省級果品良種認證等多項殊榮,全鎮年產山楂3800萬斤,產值高達1.5億元,帶動沿線村民戶均增收3萬元。
劉杜鎮聯盟村村民周鑫望著自家果園里那一片片掛滿枝條的“甜山楂”,嘴角不自覺地上揚,他高興地說:“我種山楂10年了,這片果園有4畝地,種了400棵樹。今年預計能收1.2萬斤,按照當前的市場行情,大概能賣12萬元。”
在劉杜鎮劉杜村,種植大戶薛濤正忙碌在自家20多畝的山楂園里。他介紹說:“這幾年引入發展了5畝黃山楂,畝產在3000斤左右。黃山楂比紅山楂早上市20天,口感更加香、糯、甜,很適合鮮食,批發價在10元一斤左右,主要發往北京、青島、廣東等大超市。”
隨著山楂的成熟,來自各地的收購商也陸續涌入劉杜鎮,爭相搶購這優質的山楂果。客商吳紹軍已連續收購10多年,他告訴記者:“這里的山楂個頭小、七分甜、三分酸,特別好吃,很受市場歡迎。我主要是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銷售,賣得一直很好。現在黃山楂成熟了,再有10來天,紅山楂也將迎來盛產期,高峰期發貨量可達5萬斤,持續近1個月時間。現在黃山楂收購價在每斤10元左右,紅山楂在每斤4元左右。”
為助力山楂產業做大做強,近兩年,劉杜鎮以南流泉村為中心有序擴展規模,先后建設了環龜山千畝山楂精品示范園、泰山三美山楂科技示范園等標準化示范園區。今年年初開工的栗栗紅冰山楂項目,年產1500噸,預計今年10月投產運營,可實現產值3600萬元、稅收50萬元,解決就業100余人。
此外,劉杜鎮還成立了12個山楂專業合作社,建設了57處恒溫冷庫,為山楂的儲存和保鮮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該鎮積極引入互聯網+營銷模式,通過電商平臺和直播帶貨等方式擴大品牌影響力,擦亮劉杜鎮“甜山楂”的“金字招牌”。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