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資源強推進 提質擴優譜新篇 泰安援疆全面助力岳普湖縣教育高質量發展
教育援疆是對口援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文化潤疆、長期建疆的基礎性工程。去年以來,泰安援疆認真貫徹落實第九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精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緊緊圍繞省指揮部“1461”總體工作思路,把教育援疆與文化潤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鄉村振興等工作有機結合、一體推進,助力岳普湖教育高質量發展,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強化智力支撐 提升教學質量
以幫助打造帶不走的工作隊為目標,依托山東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充分發揮援疆教師引領作用,強化受援地教師業務培訓,帶動全縣教學質量提升。
深化“組團式”教育援疆。積極打造“青藍結對·紅燭增輝”教育援疆品牌,累計選派75名援疆教師,依托泰安援疆教研中心,組織援疆教師與青年教師開展“師徒結對”,成立17個學科工作室,上示范課、公開課100余節,開展集體教研活動,提升受援地教師業務能力。
用活山東優質資源。在省援疆指揮部的統一組織下,泰山學院優秀大學生每學期到岳普湖中小學開展實習支教,解決當地優質教師資源短缺問題,去年以來累計選派200余名大學生開展實習支教。每年組織4所山東高校師生,對全縣教師進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集中培訓,提升國語教學水平。組織山東名師名校長到岳普湖開展“送教講學”活動,傳授先進教學理念和經驗。
整合資源示范引領。根據省指揮部“打造山東教學質量提升示范校”要求,科學調配現有援疆教師資源,對縣二中和六中進行整體托管,全方位提升辦學質量,今年高考,縣二中本科上線率74.87%,比去年提高11.23%,位居喀什地區縣級中學第1名,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持續提高。
狠抓項目建設 改善辦學條件
緊貼岳普湖實際,不撒芝麻鹽,發揮項目資金最大效益。集中力量辦大事,去年,整合資金5000余萬元,助力岳普湖縣建成縣六中和中職校新校區,有效解決學位不足、教師資源短缺的問題,打造東城區教育示范片區。加強文化陣地建設,大力推進多彩校園建設,將學校打造成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陣地。在學校、幼兒園大力推進國學館、圖書館、特色文化教室建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熏陶,增長才智。
更加貼近民生,投入500余萬元,為岳普湖鄉、艾西曼鎮等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內的中小學購置智慧教學設備,改善心理健康咨詢室條件,優化食堂就餐環境,提升鄉村學校辦學水平。投入300余萬元,實施“希望澡堂工程”,按照“一校一案”原則,對縣二中、六中等學生浴室進行改造提升,重點是增加淋位、維修更換供熱設備、購置衣柜等,提升學生洗浴條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衛生觀念和良好生活習慣。
加強交往交流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以援疆項目為平臺,“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變“單向輸出”為“雙向交流”,以更加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式,推動魯疆兩地師生交往交流交融。
實施魯喀“百校牽手”工程。組織泰岳兩地教育部門和29對學校主要負責同志開展結對簽約儀式,成立“泰岳教育聯盟”,探索建立以每學期一次師徒結對、每月一次線上教研活動、每季度至少一次手拉手線上主題活動、每年一次跟崗學習、每年一次入校指導、每學期一次典型培樹為主要內容的“六個一”工作機制,常態長效開展結對幫扶。
開展大學生支教志愿服務。組織高校志愿服務團隊,組團到學校為學生們開展知識輔導、才藝培訓、傳統文化展示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支教活動,以匯報展演的方式,集中展示支教成果,深受當地師生好評。
開展各種特色活動。組織開展泰岳青少年足球隊比賽、中華泰山“成人禮”、“相約泰山”青少年夏令營等系列活動,加深魯喀兩地師生情誼,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王玲玲 審核 陳茂榮】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