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鋼球專業化蝶變
□秦浩
外露寒光色,內藏大乾坤。一顆顆晶亮光滑、直徑僅2.5毫米的鋼球,需要一根鋼絲經過拔絲拉伸、鍛打、光磨、淬火、初研、精研等十幾道工序后,才能制作而成。在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小小鋼珠“滾”出大產業,已成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如今,小鋼球跟隨時代“滾動”的韻律仍未停止,并在新質生產力引領下不斷實現專業化蝶變。
寧陽鋼球產業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鋼球產品品種多、規格全、產量大,被譽為“中國鋼球之鄉”。2018年,寧陽鋼球產業被認定為“山東省轉型升級示范產業集群”;2021年,又被認定為“山東省特色產業集群”。截至目前,寧陽已聚集320多家鋼球廠,產值達60多億元,市場拓展至20多個國家,其中碳鋼球產量居世界第一。
寧陽小鋼球如何實現專業化蝶變?當地鋼球產業緣何“越滾越大”?
近年來,寧陽縣圍繞鋼球產業鏈產業集群,積極整合上下游企業及全要素數據資源,搭建起完整的產品生產鏈條,補齊補全與鋼球產業相關的物流、交易、包裝、配件、維修等上下游鏈條,30多個系列上百種規格的產品都已齊備。
鋼球產業壯大,離不開轉型升級。寧陽縣主動抓好現有鋼球企業升級改造,將華通工貿、中瑞鋼球等9家鋼球規模企業納入縣里梯次培植“520”行動,進行重點培育,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及其科研團隊,不斷提高鋼球供給質量及產品穩定性。
今年3月,由辰信礦業集團投資興建的寧陽縣基礎零部件產業園暨先進綠色智能智造示范工廠建設項目-30萬噸鋼絲罩式球化爐點火運行,標志著國內最大的滾動體(鋼球)基礎材料改制智能化生產線點火運行。“我們與行業內頂尖的企業合作,依托洛陽軸承研究所生產工藝優勢和中機十院軸承工廠設計優勢,優化工藝設備布局、質量品控能力、技術服務體系。”辰信軸承科技(山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蘆傳青說。
“產業大腦”是運用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以數據驅動“產能共享制造”“數字供應鏈金融”等生產經營模式創新,促進產業集群高效協同發展的新型基礎設施。前不久,寧陽縣“鋼球產業大腦”成功入選山東省“產業大腦”公示名單,“鋼球產業大腦”的線上運營單位云聯鋼球被評為山東省首批數字經濟產業創新中心。云聯鋼球項目基于賦能寧陽鋼球產業轉型升級,利用“產業+平臺+金融+資本”四輪驅動,對細分產業鏈進行垂直整合,打造中國鋼球產業鏈數字經濟產業創新中心,有效地推動當地鋼球產業提檔升級、提質增效。
“下一步,我們將以基礎零部件產業園為核心,突出行業引領,不斷整合資源,做強鋼球企業,做精鋼球工藝,做優鋼球配套,力爭五年內實現鋼球全產業鏈條過百億元。”寧陽縣民營經濟發展服務中心主任、縣鋼球產業專班組長董廣軍說。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