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政協 “商量”聚共識 賦能新濟南
濟南市政協自 2017 年創辦“商量”這一協商民主平臺以來,邀請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市直部門代表和市民代表參與,深入開展調研,在推動協商民主發展、促進問題解決、凝聚社會共識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濟南市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許多成果得到了黨委、政府的重視和采納,同時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和高度評價。
濟南市政協創辦的“商量”這一協商民主平臺助推了濟南不少文化問題的解決,展現了強大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商量”平臺近幾年涉及文化的就有:“守望地名里的鄉愁”“弘揚儒商文化,發展民營經濟”“喚醒老建筑,賦能新濟南”“提升城市品質,助推強省會戰略”“弘揚濟南紅色文化”“品味泉城文化,講好濟南故中的濟南”等專題。
濟南市政協將“加強老建筑保護與活化利用”作為其協商平臺“商量”的重要主題之一。商量過程中,大量山東省、濟南市政協委員參與其中。
作為濟南市政協委員,李建軍多年來長期關注老建筑活化利用,提交了關于發展老商埠文化傳承區標志、歷史文化遺存高質量發展等眾多調查報告,希望讓更多文化建筑被更好地轉化利用。
作為國內現存歷史最長的電影院建筑,小廣寒電影院見證了中國電影的誕生(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拍攝完成)和百年的發展變遷;作為濟南商埠的早期建筑,小廣寒電影院親歷了濟南乃至中國的百年變遷,是一座活著的歷史建筑。
2009年初,經過相關部門和專家組的反復論證,以房屋租賃的方式交由老建筑保護利用專家、市政協委員李建軍全面參與小廣寒的修復運營。歷時2年6個月、投資1200多萬元,小廣寒電影院舊址于2011年6月以小廣寒電影博物館+電影主題餐廳正式對外開放。這是濟南市市中區首次引進社會力量參與文物建筑保護與活化利用的典型成功案例。
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位于濟南老城明府城的中心地帶,因北宋文學家曾鞏任齊州太守時在此修筑百花堤、百花臺而得名。而今,漫步于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只見眾多甘泉密布在小巷民居之內,“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獨特風貌引人注目。百花洲現已入駐了23名非遺傳承人和42項非遺項目的傳統工藝工作站。思敏街非遺大師工坊集中展現了濟南皮影、泉水扎染、掐絲琺瑯、髹漆技藝、魯繡等5個非遺項目。大賓第民俗博物館將濟南民俗文化發展史融入老濟南獨特的民居四合院當中,匯聚成為非遺、文創、民俗等近30個特色攤位的文化市集,共同構筑起活色生香的文化風景。
“我們圍繞泉水泉道、街巷、建筑院落、文化和產業五條主線,對濟南古城進行宏觀、中觀與微觀三個層面的規劃設計。”濟南市政協常委、濟南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邵莉告訴記者,此次規劃設計強調以人為本,強化與產業策劃和招商運營的對接來提升就業環境,建設配套公共設施來改善人居生活。同時,堅持保護與利用并重,進行新業態布局,適當對古建筑進行功能植入。
從2016年試驗性開園到今年的重裝提升改造,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致力于文化和業態融合發展,逐漸形成“青年人眼中很時尚、中老年人眼中很懷舊、外國人眼中很中國、中國人眼中很濟南”的特色文旅休閑街區。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董梁】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