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食堂在立與破中探尋幸福之路
題記:政府補貼、企業讓利、老人受益,“幸福食堂”是泰安構建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泰安相繼建設了300余處幸福食堂,盡可能滿足了廣大老年人“一餐熱飯”的需求,為老年人的晚年幸福“加碼”。
社會效益有了,如何讓經濟效益跟上來,進一步促進社會效益?在發展推進過程中,政府、社區、企業承擔的壓力和遇到的困難可想而知。“非知之難,行之惟難”。泰安在幸福食堂“立”足為老服務的基礎上,尋求突“破”,采取了委托專業企業經營、社區經營、外包給餐飲企業等多種運營模式,探尋一條更為寬闊的“幸福之路”。
鍋碗瓢盆碰撞,熱氣升騰。11點10分,到了泰山區岱廟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幸福食堂一天中最繁忙的時刻,一盆盆色香味俱全的飯菜陸續擺到了玻璃櫥窗內。自2023年成立以來,岱廟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幸福食堂為社區70歲以上老人提供實惠豐富的助餐服務,解決老年人吃飯難問題,讓他們在家門口吃上了經濟實惠的“熱乎飯”。
為了做好基本養老服務,泰安聚焦小切口改善大民生,自2021年以來,將社區老年“幸福食堂”建設列為重要民生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老年食堂300余處,惠及全市近10萬名老年人。
在發展過程中,不少幸福食堂在管理、資金等方面遇到了難題,為此,政府、社區、運營者不斷探索新路子。
?政府補貼+市場化運營,解決老年人吃飯難題
干鍋菜花肉6元一份,醬香鴨6元一份,三鮮雞蛋8元一份……在岱廟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幸福食堂內,各個菜品的名稱和價格清晰明了地張貼在顯著位置。一道道菜擺上櫥窗,老人們也陸陸續續來到食堂。
“今天來得早啊?”“早點好,菜全選擇也多。”兩位老大爺熟稔地打著招呼,腳下步子卻一點不曾停歇,順著人流排起了隊。“全副武裝”的工作人員依次按照老人的需求,干凈利落地打著飯菜。
岱廟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由泰安市椿萱養老服務有限公司于2023年投資運營。其中,中心一樓為幸福食堂,每天中午都有附近社區五六十名70歲以上老人前來用餐。“對70歲以上老人,泰山區每位每餐補貼4元,岱廟街道補貼2元,這就意味著,老人自己花4元就能吃到一葷兩素、干凈又實惠的午飯。”岱廟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趙雁美說,為了照顧腿腳不便或需要特殊照顧的老人,今年開始,幸福食堂面向社區70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幸福午餐(一葷兩素+饅頭或米飯)配送服務,由幸福食堂使用具有加熱保溫功能的配餐車,為灌莊、迎春、洼子社區等配餐點的100多名老人送餐,社區工作人員集中為老人發放。
“我腿腳不好,家里就我一個人。現在每天中午,飯菜送到手里,還不用自己跑腿,別提多高興哩。”岱廟街道灌莊社區88歲的宋大爺手里拿著熱乎飯菜,一個勁地感嘆。
幸福食堂能否正常運營,老年人的口碑是關鍵。“我們在保證飯菜品質的基礎上,將每份飯菜維持在較低的就餐標準。”趙雁美坦言,幸福食堂運行一年來,除去向企業租賃的房屋費用、人工成本及前期投資,經營壓力還是較大的。
在王林坡村,每每提到幸福食堂,村民們總是一臉的驕傲和自豪。“在幸福食堂里吃飯,葷素搭配,對我們來說,省事又有營養。到了特殊節氣還有特色餐食,比在家里吃的還講究哩。”吃著手里的大包子,84歲的時西芹笑彎了眉眼,對幸福食堂的飯菜贊不絕口。
從2021年起,王林坡村幸福食堂為全村70歲以上老人和二級及以上重殘人員、低保人員、特困人員提供免費午餐。如今,每天到王林坡村幸福食堂就餐的老人有300多人,食堂運行成本每年在40萬元左右。“現在泰山區每年財政補貼18萬元左右,除了政府補貼,村里每年自行承擔20多萬元。”邱家店鎮黨委副書記(掛職),王林坡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紅軍介紹說。
雖然村里每年為幸福食堂補貼資金較多,但他認為這筆錢花得很值。“村駐地有企業,可以為村里幸福食堂提供經濟支撐。家里老人們生活方便了,年輕人在外上班就安心了,而且幸福食堂的開辦也給我們發展產業提供了動力,村里一直想方設法增加集體收入,就是想為老人幸福晚年提供保障。”王紅軍說。
多點發力,豐富養老服務業務
幸福食堂的運營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其中,資金是影響其能否長效運行的最重要因素。不少運營者們在不斷實踐中,積極探索一些可持續發展的路徑,讓幸福食堂實現從“輸血”保本經營到“造血”盈利的轉化。
“李奶奶有糖尿病,配餐時要注意低糖的飯菜。”“李奶奶的老伴王爺爺喜歡吃面條,記得給他做好搭配。”臨近中午,在廣生泉社區幸福食堂工作群內,工作人員再次提醒配餐人員老人的吃飯要求。日復一日細致、周到的服務,贏得了老人的交口稱贊。
“自從社區有了幸福食堂,這一年多時間,我和老伴一日三餐都在這里訂餐,由工作人員給我們配送到家,別提多方便了。”廣生泉社區居民李奶奶說,自己有糖尿病,老伴有高血壓。糖尿病病人吃飯忌口的很多,之前老兩口做飯特別費心,為此兒女還給請了保姆。“幸福食堂能送餐到家,菜品也符合我們的健康需求。”李奶奶滿意地說。
2023年,廣生泉社區開辦幸福食堂,由上海九如城集團負責運營。幸福食堂憑借豐富多樣的菜品、營養均衡的搭配,吸引了社區眾多老年人前來就餐。“我們每天提供三餐,其中午餐就餐人數最多,大概每天有40至60人。為讓老人不僅吃飽還能吃好,我們精心設計菜單,既有紅燒肉、糖醋排骨等傳統家常菜,也有適合老年人的清淡菜品和營養湯羹。針對三高人群,我們還特別制作了低脂、低糖餐,疾病康復期的老人還可以定制康復餐食。而送餐服務,則讓更多老年人足不出戶也想享受到幸福餐食。”九如城泰安公司總經理趙瑩說。
如何在缺錢、缺人的困境下,最大限度改善幸福食堂運營狀態?趙瑩表示,幸福食堂運營伊始就按照幸福食堂即社區食堂的思路開辦,將助餐服務向社區居民全面開放,有特殊需求的居民還能脫離菜單向主廚“點菜”,從而擴大了服務半徑。此外,助餐服務讓更多老年人了解到九如城廣生泉康養中心的機構養老、居家上門陪診、陪護、助浴、適老化改造、智慧養老等一系列惠老服務,無形中為其他助老服務吸引到了客戶群體。“九如城廣生泉康養中心的功能多樣化服務大大緩解了幸福食堂單一運營的壓力,從而更有條件為社區老年人提供高品質的助餐服務。”趙瑩說。
面向社區開放,“老年幸福食堂”變身“社區幸福食堂”
臨近中午,一陣陣飯菜香從華新社區都市森林幸福食堂里飄了出來。這里不僅有老年人,還隨處可見孩子和年輕人的身影。
居民彭先生說,自己孫子喜歡來幸福食堂吃飯,鹵雞腿是他每天的必點菜。“今天家里來小客人了,孫子早早就讓我帶著他們來食堂。總體來說,這里味道好,菜品干凈實惠,熱鬧的氛圍也備受孩子們喜歡。”彭先生告訴記者。
為解決小區居民吃飯不方便的問題,恒基置業和都市森林仁和物業共同開設以服務老年人為基礎,輻射全體居民的幸福食堂。自8月4日幸福食堂試運營以來,受到了小區居民的一致歡迎,每天12點半左右,菜品幾乎就“搶購一空”。“我們每天會準備葷素搭配的各類菜品,還有花卷、大包子等6種面食,以及甜沫、小米粥、豆漿等粥湯,價格從4元一份到12元一份不等,每天食堂客流量大概在300人左右。”在都市森林幸福食堂負責人邱曉偉看來,成熟的社區幸福食堂并不只是為老年人服務,而是解決社區居民的就餐難題,覆蓋數量龐大且不方便開火的青年獨居群體、有孩子沒時間做飯的雙職工家庭乃至對穩定三餐有需求的群體。
邱曉偉說,幸福食堂成立之初主要滿足小區居民需求,讓利給居民,但長期目標還是能讓幸福食堂持續運營下去。目前,幸福食堂處于試營業階段,在條件在允許情況下,她計劃開設小炒定制,上門配送等一系列服務,滿足更多居民需求,增加食堂的收入來源。
因地制宜,豐富建設模式
幸福食堂建設作為民生實事、民心工程,旨在解決老人“做飯愁、吃飯難”問題。幸福食堂由點到面、逐漸鋪開是加快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和水平的重要舉措。
為有效解決老年人最現實、最迫切的“一餐熱飯”難題,多年來,泰山區鼓勵社區因地制宜提供老年助餐服務。那助餐服務最緊缺的資金從哪里來?如何讓幸福食堂長久運營下去?
“目前,泰山區提供的助餐補貼是全市,乃至全省最高的標準。我們希望各社區在開展助餐服務的同時,在形式上不要一刀切,而是因地制宜,開展豐富多樣的服務方式。比如有些社區通過合作一些連鎖化的大企業規模化運作,在各小區不單獨設立廚房,利用配餐點等方式,降低運營成本,擴大幸福食堂覆蓋面。”泰山區民政局黨組成員、一級主任科員趙興明補充,也有的社區探索幸福食堂由老人幸福食堂,擴展到社區幸福食堂,這些都是不錯的經驗做法。“總的來看,我們會營造層次更加多元、菜品更加多樣、惠及人群更加廣泛的老年助餐服務體系。”趙興明說。
近年來,泰安不斷完善政策體系,制定出臺扶持政策,對運作規范的幸福食堂給予一定運營補助,整合市、縣資金,對轄區特困供養、城鄉低保老年人給予就餐補助,為泰安老年助餐服務工作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時,結合實際,泰安堅持統籌利用現有資源和適度新建相結合,實施社區新建型、功能拓展型、社會合作型三種建設模式,將老年助餐服務設施納入城市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促進服務便利可及。
“目前,我們綜合考慮老年人口規模、助餐服務需求、服務半徑等因素,鼓勵各縣市區完善老年食堂、老年餐桌、老年助餐點等老年助餐服務設施配置,充分整合利用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和資源,進一步提高老年助餐服務覆蓋率,但這并不意味著要盲目擴張建設,而是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防止一哄而上。”同時,市民政局養老科相關負責人坦言,幸福食堂要想更好的發揮為老年人提供助餐的服務,首先要保證自身正常運轉。探索建立助餐服務長效運行機制,泰安從未停止探索。“我們計劃推進品牌連鎖運營,引入專業化的企業和組織開展連鎖、規模化運營,積極推廣集中供餐模式,降低運營成本,提升食堂活力。我們還將不斷完善用餐補助機制,堅持多元化共擔,逐步形成‘個人出一點、企業讓一點、政府補一點、集體添一點、社會捐一點’的多方接力式用餐補助機制,實現政府、社區、市場的有效融合,全力推動老年助餐服務方便可及、經濟實惠、安全可靠、持續發展,以‘小切口’撬動‘大民生’,由老人小‘幸福’,發展為社會‘大幸福’。”該負責人說。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記者 楊文潔 實習記者 張智凱 攝影 隋翔 審核 王天姿】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